雕塑藝術品 藝術對立的統一更富魅力
雕塑藝術品 藝術對立的統一更富魅力
雕塑藝術品 藝術對立的統一更富魅力
雕塑是一種永恒的藝術品。人類最早都是以雕刻留下他們的生活足跡,而這些東西也是留存得最久的。大量反映當時意識形態的東西都消失了,但雕塑卻會歷經千百年留下來,放射永恒的光輝。城市雕塑是反映一個城市的文化品位、藝術水平的晴雨表,從城市雕塑,就可以看出城市市民、藝術家和官員的文化檔次。美國的自由女神像,是全球皆知的美國標志;在羅馬,你想不看到雕塑都難。如果沒有了這些雕塑,羅馬也就黯然失色,不成其為羅馬了。
雕塑與環境的關系可以這樣來理解:比如城市環境是現代的,并不一定雕塑也要現代;建筑群是抽象的,并不一定雕塑也要抽象;相反建筑群是古典的,雕塑亦不一定要古典。因為萬物都好像我們的太極圖那樣循環不息,起點到終點永遠無極地循環靠近,一知半解者只知簡單的統一,不知萬物間還有多少對立的統一。為什么清末民初的藝術風格不如漢唐的藝術風格那么接近現代?似乎愈原始愈接近現代。為什么同性的統一不如異性的對立統一更富魅力?這說明了對立的統一更富魅力。
與此同時,藝術的生命力也是與四周存在的環境互動的。記得1980年英國雕塑家摩爾的雕塑個展首次在香港展出,英國記者提問:中國的文化藝術是否也開始跟隨政治經濟一樣對外開放,要引進西方藝術?當時我不便正面回答,卻含沙射影地談了香港飲食文化有一道菜叫“基圍蝦”,這類蝦既非太平洋的鹽水海蝦,又非珠江的淡水河蝦,味道很特別,但此蝦能生存非一日之功,要在基圍內經過幾百代潮漲潮落的鍛煉才能適者生存下來,如果貪一日之功把太平洋的海蝦引入珠江,不幾天就會死亡! (信息來源:廣東建設報 作者潘鶴)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