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釗故居開始修繕
李大釗故居開始修繕
李大釗故居開始修繕
時間:2006-06-29 15:33:00 來源:
市場
>李大釗故居開始修繕
昨日,李大釗故居修繕現場,一名工人推著推車走過。
1979年成為市文物保護單位,投入近百萬修繕,明年4月開放。
高低不平的地面還殘留著臨建房的痕跡,房門上掛檐板還有數十個生銹的鐵釘,有的磚墻也已經破損……昨日,經過騰退清除之后的李大釗故居正式開始修繕。2007年4月28日、李大釗同志就義80周年之際,此處將向公眾開放。
花1200萬騰退36戶居民
據悉,李大釗自1916年從日本回到北京,至1927年就義,曾在北京的五處地點居住過,其中西城區佟麟閣路文華胡同24號是居住時間最長的一處。此處在1979年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文華胡同24號院分南北兩個院落,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多年來一直被作為民居使用,房屋年久失修,安全隱患突出。西城區文物管理所的高娟娟稱,院內空地幾乎全被居民搭建的臨時建筑占用,“剩下1米寬的過道”。今年1月12日,西城區啟動了李大釗故居騰退工作。騰退涉及居民搬遷36戶,拆了全部非文物建筑,耗資1200萬元。
拆除后的院子為一個保留規整的三合院格局,保留的13間住房中,含正房3間,東西耳房各兩間,東西廂房各3間。
李大釗之子攜子女“回家”
李大釗的次子李光華老人當年曾在此處居住。昨日,80多歲高齡的李光華帶領自己的兒子、女兒來到父親的故居。
李光華的兒子李建生稱,當年居住時父親尚年幼,所以對這里的記憶已不太清楚。“我們從家屬的角度考慮,當然是希望盡可能恢復故居原貌。”李光華身邊的陪同人員說,“我回家去了”,這是老人一早上都在對身邊人說的話。
在父親的故居里,李光華一邊撫摸當年殘留的木質窗戶,一邊回憶說,雖然當時他才幾歲,但在他模糊的記憶里這正是80多年前院子的格局。
將原狀展示并籌建紀念館
今年,李大釗故居被列入北京市人文奧運文物保護搶險項目。西城區在對故居進行騰退、修繕的同時,還將投入專項資金,設置專門機構,籌備建立李大釗紀念館。
市文物局文保處處長王玉偉介紹,李大釗故居將按照文獻的記載恢復故居原貌,“原狀展示”。計劃修繕文物建筑280平方米,投入專項資金近百萬元。修繕工程將包括對房屋機構進行加固,恢復傳統裝修和油漆彩飾等內容,屋頂將改為民國時期常見的“平頂”,地面改為青方磚,梁木糟朽的房間則將進行落架大修。(信息來源:新京報 記者王薈、記者薛珺/攝)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