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故里近些年官司纏身破爛不堪
炎帝故里近些年官司纏身破爛不堪
炎帝故里近些年官司纏身破爛不堪
炎帝神農故里———湖北省隨州厲山,是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問祖的圣地。1988年8月,隨州市在厲山開始興建修復祭奠炎帝的系列建筑物。
每年農歷四月二十六,相傳是炎帝誕辰日。1993年,世界各地華人代表4萬多人云集神農故里,祭祀炎帝生辰,隨州市的賓館為之爆滿。
2002年,炎帝神農故里被評為國家AA級景區。日前,一些讀者痛心疾首地向楚天都市報反映,如今的神農故里是破落不堪。
6月24日,記者前往探訪。鮮為人知的是,近些年來,神農故里一直是官司纏身。
破落景象難以言狀
炎帝神農故里于2002年被評為國家AA級景區,目前建起的主要建筑有炎帝神農紀念館、神農碑、神農廟、神農功德殿等。
6月24日,記者踏訪時看到,紀念館東南方向的圍墻已經成為危墻,靠幾根吊著石頭的柱子支撐著。館內墻壁上的字畫全都褪色,文化風味黯然失色,有些還被撕壞。
穿過紀念館拾級而上就到了神農碑亭。臺階兩側的文化扶欄已有多塊破損或倒掉,碑亭上的彩繪已模糊不清,神農碑已經損壞;山頂是神農嘗百草的雕像,身已“潰爛”———雕像上的石膏有多處剝落。
以功德殿為主體建筑的炎帝神農遺址位于山頂,碑文已模糊不清。宣德壁上,到處都是游客涂鴉留下的“愛”、“恨”、“到此一游”等字;西側的建筑大門被砸破,東側的建筑地面被挖開,浮土成堆,房頂上的瓦多處缺失……當地居民稱,這里曾一度是流浪者的“家”。
深陷官司管理失控
隨州厲山自古就有祭祀炎帝神農的傳統。
1988年8月18日,炎帝神農故里的修復工作拉開序幕,當地老百姓紛紛捐款。目前,修復工程共投入800多萬元,其中有各級政府的撥款,也有海內外炎黃子孫的捐助。
1991年,世界第一個炎帝研討會在厲山舉行,兩位國家領導人分別為炎帝祭祀活動題詞。
1993年,炎帝生辰祭祀活動盛況空前,來自世界各地的華人代表達4萬余人云集厲山。一時間,隨州市的賓館爆滿,許多民居也被選用。在編保安不夠用,各單位的看門人也被征用。
1997年,擴建工程開始,由隨州市旅游局與黃石古建公司簽訂建筑合同,修炎帝神農功德殿,合同金額為500萬元。
據了解,建設并沒有讓簽約單位旅游局參與,而是由隨州市政府指定的專班和厲山鎮政府負責。建設項目邊建邊改,1999年竣工后,經隨州市有關單位鑒定,建設費用高達1600萬元。因差額巨大,多次協調無果,黃石古建將隨州市政府及有關單位告上了法庭。
炎帝神農故里從此陷入官司中,完工的功德殿一直不能交付使用、維護,任憑風吹雨打。同時,由于糾紛引起了連鎖反應,炎帝神農故里的管理權成了燙手山芋,紀念館、紀念碑、神農廟等也處于“無人管理”狀態。
據了解,這場建設糾紛最終調解以兌付860萬元了結。2005年底,功德殿移交隨州市政府。隨州市政府將炎帝神農故里景區的管理權給了厲山鎮政府,然而,相關建筑已是破敗不堪了。
一鎮之力舉步維艱
厲山鎮一位負責人稱,在打官司的過程中,由于沒有及時移交管理權,造成了神農紀念建筑設施損壞嚴重。據專業人士估算,按現狀維修尚需1000多萬元。
這位負責人稱,目前景區的門票一年收入不到30萬元,此款用于管理維護現狀都不夠,修復一新,該鎮實在無能為力。而且,由于官司最后敲定的860萬元至今還沒有落實,官司留下的糾紛并沒有完全消除,風景區運作舉步艱難。
據了解,盡管從春秋戰國以來,歷朝歷代的史學家、歷史文獻都肯定地認可、記載炎帝神農誕生于隨州厲山,但目前在國內,陜西寶雞、湖南會同等地,都投入巨資開發炎帝神農文化旅游資源,大有超過隨州之勢。
下月21日,海峽兩岸炎帝神農文化論壇將在厲山炎帝故里舉行。厲山鎮負責人稱,以現狀接待,他們感到慚愧,但一鎮之力實在難以負起億萬華夏人之重。(信息來源:荊楚網)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