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藏品價值打折后的“消梅”攻略
各路藏品價值打折后的“消梅”攻略
各路藏品價值打折后的“消梅”攻略
入梅后悶熱潮濕的氣候,不僅令人難以適應,對藏品來說也是一大考驗。同樣的藏品,品相的好壞可以使價格相差數倍,甚至數十倍。因此,在提升眼力的同時,如何在黃梅天妥善地保存自己的藏品,也是有竅門的。
字畫類
字畫主要由紙張和絹、綾、錦等織物構成,十分嬌貴,它有自己最適宜的溫度和濕度要求。一般說來,15℃~18℃的溫度和55%~65%的相對濕度對家藏字畫的保存最為有利。如因缺乏字畫保護常識,不注意收藏,被鼠咬蟲蛀,受潮霉變,或因終年懸掛,長期風化,使紙張變質,作品神韻大減,那么日后其價格勢必要大打折扣。
這種現象在市場上很普遍。如一件小有名頭的字畫,原可以5000元拍出,但品相不好,往往只能以兩三千元成交。但反之,則會大大提升它的價值。一個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去年東方國拍秋拍,劉海粟的《雍和宮》以440萬元突破其作品的最高價格記錄。而就在拍賣前的幾個月,這幅作品的成交價只有30多萬元,究其原因,就是當時其“蓬頭垢面”,經上海油雕院修護人員為期1個多月的清洗、修護,《雍和宮》又展露初顏,市場價格也上漲了10多倍。
“消梅”竅門:
黃梅季節,收藏者在接觸書畫時,應帶上白色細紗手套,免得手上油污沾到書畫。當書畫展開時,切忌說話、咳嗽,以免唾液星沫飄落在畫面上,來年形成霉點。有條件的收藏家,書畫庫房溫度宜控制在最適合的溫度,這樣可以抑制害蟲、霉菌的生長繁殖,有利于書畫紙張的保養。為防范書畫被蟲咬蛀蝕,現在一般采用化學驅避劑,常用的有萘、樟腦精、二氯化苯或具有特殊氣味和毒性的其他固體藥物,利用它們易揮發氣味的特點來有效地殺死或驅趕蛀蟲。一旦書畫出現霉點,最好還是到專業的書畫裝裱店里進行處理。
郵票類
在眾多的收藏品中,郵票對于品相的要求無疑是最高的,而且越是珍貴的郵品,其品相對于價值的影響就越大。以大龍闊邊5分銀為例,一枚上品的價格可達到60000-80000元,而一枚下品的價格則只有幾千元。在此次中國嘉德春拍上,紅印花加蓋暫作小字當壹圓新票能以242萬元的高價刷新紅印花小壹圓拍賣的世界記錄,也是由于這枚“小壹圓”的品相在目前已發現的同類郵票中屬于上品。
“消梅”竅門:
郵票的品相是指郵票本身是否完整、清潔、美觀等等。它的好壞可以從以下幾點來分辨:票面是否完整、有無缺齒、票面是否臟污、是否揭薄、背膠是否完整、是否褶皺以及票面的位置等等。
如發現郵品受潮,應在晴天干燥時取出,放在陰涼處翻晾,可以在背膠處放些滑石粉,以集郵鑷子輕輕將郵品取出,見見空氣;如果黑色底紙已將背膠粘住,則需將護郵卡取下,放入清水中清洗,待分開后,將郵品放在吸水性較強的干凈紙冊中壓平陰干,這樣雖然郵品背膠被破壞了,可郵品畫面仍然完好。若發現郵品出現綠色斑,應將其取出放平,用干凈的軟布輕輕擦拭,同時還要擦拭護郵卡內側,直至綠色斑毛全部清除為止,然后晾放一會兒再放進郵票。如出現褐色斑點,應將郵品放入牛奶中浸泡一會兒,再用清水漂洗干凈后放平陰干。
紙幣類
錢幣品相是指紙幣面的完美程度。一張未流通過的紙幣和同一品種但品相較差的紙幣價格相差很遠。像第一版人民幣壹萬圓“牧馬”,在今年北京誠軒的拍賣會上,成交價達到39.6萬元,而在2002年北京華辰秋拍中的成交價為7.04萬元,品相決定了價格。2001年中國嘉德推出過第一版人民幣60枚全套,估價為32萬至42萬元,2002年北京華辰也推出過第一版人民幣全套,估價32萬至38萬元,最后都因品相問題以流拍告終。
“消梅”竅門:
紙幣保管可總結為“四防”,即防“霉”、防“折”、防“蛀”、防“褪”。在黃梅天中,最重要的就是防“霉”。紙幣保存的最佳室內溫度是18℃至20℃,濕度(相對濕度)是50%至60%。一般來說,舊紙幣較新紙幣更易發霉,一旦發霉,可用質地柔軟的紙與布輕輕擦拭,對霉變嚴重的紙幣,可將其浸在鮮牛奶中,加少量的鹽浸泡一小時后撈出,再用清水漂清,并用吸水紙吸干,在略潮時將紙幣放平夾在白本子中,壓上重物使之平整。同時,全新紙幣忌用手摸、物捻,并且不要用堿性、酸性液體清洗,否則易褪色。一般不應將紙幣放在玻璃紙袋中,這樣也易褪色。紙幣一旦褪色,將無法彌補。
其他類
除了上面介紹的品種,在目前的藝術品投資領域,還有許多品種的價值與品相有著非常大的關系,如織繡品、古籍等等。
織繡品易褪色損壞且難以修復。商周漢唐的織繡品殘片,其用于研究的文物價值,大大超出了其作為藝術品或工藝品的審美價值,因此,即使是殘片,依然被珍藏于各大博物館。這些藏品,一般的私人收藏者興趣不大。至于清代乃至民國的織繡品,如果有殘破其價值就會大打折扣。
古籍對于品相的要求就更高了。它主是要看古籍的外表,如沒有破損、霉爛、蟲蛀,且保存完好,都屬于品相佳。如明刻本的《東坡集》以及《唐人寫經》等,在各類拍賣會上都可以看到,雖然都是同樣的品種,但就是由于品相的問題,使得價格差之千里。又如一本普通的宋版書,因為品相不好,刻印粗糙,沒有名家收藏過,它的市場價格反而不如一本藝術價值較高的明版書。
“消梅”竅門:
織繡品一般怕光、怕濕又怕過于干燥。光照會加速褪色和纖維老化,濕度會使之長霉或腐化,太干燥會使之脆化。所以,收藏織繡處要避光,最好有溫度和濕度控制設備。此外,防蛀防霉也很重要。織繡品最好平攤放,放置的器具如抽屜要淺而大,藏品和藏品之間可用白色薄紙隔開。藏家在一般情況下,只要使藏品達到一種基本完整清潔的狀態就行了,千萬不要在沒把握的情況下輕易施以清洗修補。
古籍防霉是一項細致入微的工作。有些書籍年久紙色變黃,或者因為受水侵蝕沾有污跡,要使它變得潔白干凈,可以施用“撤水”(“撤水”包括“洗書”、“劃水濕”等)和“去霉斑”的方法。如果霉跡已經滲入書中纖維,可以小心用藥水洗霉。具體做法是:用高錳酸鉀溶液3%,以棉簽或者毛筆涂刷霉漬處,一二分鐘后,再用5%的草酸溶液涂上,即可去掉霉斑。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