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窯禽鳥小玩具
長沙窯禽鳥小玩具
長沙窯禽鳥小玩具
時間:2006-06-26 17:27:00 來源:
市場
>長沙窯禽鳥小玩具
 |
長沙窯陶器在上海古玩市場上一直比較難見,有時會看到一些筒形口模印貼花系鈕壺出現,但基本上都是當代仿品。近半年來,我在上海老街藏寶樓四樓地攤上沙里淘金,無意間覓到了幾件小玩具,煞是可愛。
長沙窯是我國著名窯口,窯址位于長沙市望城縣,分布在湘江東岸石渚湖一帶,包括銅官窯和石渚窯兩大窯區。長沙窯在唐代大量燒造,而且作為出口商品從泉州、揚州等港口輸出。它不僅釉下彩繪趨于成熟,紋飾中吸收了書法、繪畫等技法,題材上還出現了花草人物、唐詩歌謠等民間文學,生機勃勃地體現了大唐氣象。同時,由于文化交流和海外貿易興盛,在器型上受到波斯和阿拉伯金銀器、玻璃器的影響。所以,研究中國古代陶瓷史,無法繞過長沙窯。
長沙窯除了典型的執壺、盤口壺、高足盤之外,還有相當多的民間小玩具,從近年來的出土情況看,這些玩具包括獅、虎、羊、牛、孔雀、青蛙、龜鱉等,禽鳥也是常見題材。先說我覓到的那只母雞形三孔哨,雖然通高和長度不過五六厘米,卻以寫實的手法塑造了一只健康活潑的家禽,似乎下蛋后咯咯叫著向主人報喜,也似乎準備筑巢孵育后代。長沙窯的工匠在捏塑手法上也極為熟練,器型飽滿,質樸可愛,頗得漢代石雕藝術的神韻。它通體施黃釉,底部露出灰白色的胎質,胎骨較為疏松。釉面布滿了有規律的細密魚子紋,在土掩埋下千年之久,留下少許土沁,釉面溫潤如玉,雖然沒有彩繪,卻也難得。
另一件是器型更為袖珍的褐釉鴿子,也是取坐姿,但鴿首作回望狀,似乎在梳理羽毛,也似乎在警覺地觀察身后有無天敵逼近,機靈活潑的情態呼之欲出。兩翅羽毛緊貼軀干,尾巴短而有力,相當緊湊。背上塑有一環,可串繩,這也是長沙窯玩具的特征之一。在釉水厚積處,可見色稍深,并有玻質化傾向及明顯的開片。
還有一件是同等大小的喜鵲,仍然取坐姿,通體施白釉,也是在器物著地處露出黃白色的胎骨。白釉中還可見星星點點的藍釉,翅和尾點了褐釉,尾羽、翅膀及頸毛處均以寥寥數筆實施陰刻,作象征性交代,頗有寫意畫的風格。值得一提的是,鴿子的眼睛刻得炯炯有神,匠人通過細致的生活觀察,將這一中國農村常見的祥鳥遠眺青山綠水那一刻的瞬間神情捕捉在手,故而使這只小鴿子充滿了靈動感。
在農業立國的中國,雞是主要家禽,并由于雞有守信報曉、哺護后代等美德,與人親近,又由于雞與“吉”字諧音,歷來作為玩具燒造,供孩子把玩。早在漢代就有陶制母雞明器,到今天還可以看到西北諸省有泥塑的雞娃,在風格上均以質樸可愛形勝。鴿子屬群居性禽鳥,飛翔的姿勢非常優美,靈活矯健,予人美好的聯想。雖然中國人用鴿子傳遞書信的時間比所謂的“魚雁傳書”晚得多,但它仍給中國農村大地帶來了勃勃生機。至于喜鵲,則是中國人寄托美好情懷的祥鳥,它的叫聲給人們帶來春的信息和喜訊的期待。故而在中國吉祥圖案中,常常有喜鵲登梅、喜鵲報春等題材。
從長沙窯的這幾件玩具中,也可一窺唐代孩子們捏玩的玩具與農業社會的基本形態有著密切的聯系。(信息來源:新民晚報 郎紅)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