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風物無限——感悟朱秀坤先生其藝其人
五彩風物無限——感悟朱秀坤先生其藝其人
五彩風物無限——感悟朱秀坤先生其藝其人
翻閱《朱秀坤畫集》,心情怦然而動。我為畫集中一幅幅精品佳構而感動,我為畫集中富于強烈情感的色彩和線條而興奮,我為畫集中惟妙惟肖、精彩燦爛的花鳥蟲魚而震撼,我為畫集中通過作品的氣韻和神采所透出的人格魅力而折服。我似乎理解了繪畫是一種感動、繪畫是一種和諧、繪畫是一種真誠、繪畫是藝術家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的真正內涵。也難怪著名畫家任率英評其畫“頗得古法,工細艷麗”。更難怪著名畫家俞致貞看了秀坤的畫作后,揮汗題款,稱其畫“形神兼備、設色典雅、堪稱佳作”。
秀坤先生1945年12月出生于安徽碭山。1965年考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師從著名工筆花鳥畫家田世光、俞致貞等,學到了“北派”的工筆花鳥畫技巧。后來回到家鄉工作,又對“南派”陳之佛的工筆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在自己的創作中作了大膽的吸收和借鑒,逐步形成了鐘靈恬雅、奇巧艷麗、清新秀逸、瀟灑自如的鮮明畫風。他格守傳統,不圖標新立異,而用樸實的作品展示自己的才華和追求;他不追求時尚,而以真摯的感受和靈性創造一個個美的世界。他借物抒懷、常畫常新,善于從別人司空見慣的一草一木中發現大自然潛在的自然美和藝術美,用飽含激情的筆墨,賦于花鳥草木以生機和與活力,使人仿佛置身于五彩斑斕的大自然之中。
秀坤先生精于工筆重彩。工筆畫和寫意畫不同。工筆畫主要用顏色畫,因而畫的格調高低主要顯示在用色上。色雅則畫雅,色俗則畫俗。工筆花鳥畫本來是用重色的,到了宋末元初,錢選一變濃重為清秀。從此,文人作畫以清為秀,以清為高。秀坤先生學習繼承了工筆畫清秀之傳統,并融以雄強之風姿,使其畫作秀中見奇,巧中寓拙,個性逐步彰顯。但他并不滿足于此,后又借鑒了西畫中背景的處理,并與工筆畫進行了精妙的嫁接,使所表現的花鳥蟲魚都“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中,使其構圖更加靈動,畫面更加豐富,提升了工筆畫表現手法的新境界。秀坤先生還巧妙地把光和影引進到工筆花鳥畫中,表現出了“畫史上從來沒有的風格”,實現了他的花鳥畫技法上的新突破。秀坤先生工筆花鳥畫是其主業,主格調,當然也是他的“拳頭產品”。其寫意花鳥畫,也頗費筆墨,在其藝術創作中占有相當的比重。筆者對其工筆重彩作品雖很喜愛,但相對而言,更傾情于他的寫意作品。他的寫意哈借鑒了工筆重彩的“基因”,善用強烈對比的色彩,每幅作品都體現出主格調;他注重章法布局,黑白、色墨在強烈對比中形成統一。艷麗色彩的渲染、布局的有意夸張、線面的精心細合、景物的匠心舍取,使其作品畫面藝術張力、感染力極強,給人留有充分的想象空間和強烈的視覺效果。他畫松蒼勁老辣,畫菊濕和纖巧,畫荷鐘秀靈氣,畫牡丹雍容可掬,畫葡萄甜雅可人……尤其是他畫的梅花更是特點鮮明、另人玩味。他筆下的紅梅,鐵桿銅枝,花紅蕊艷,透出將帥之氣,裹挾豪士之風;筆下的雪梅,雖寒襲霧浸、冷月沐浴,卻傲雪凌霜,含笑挺立;他畫的白梅圣潔如玉,大有不可污之勢、不可辱之姿、不可奪之氣。他創作的大幅作品《散作乾坤萬里春》,匠心獨運,可謂精品佳構。他以仿古色宣作背景,讓人感到寒意猶在,但春意更濃。老枝的彎曲盤延,如蛟龍騰空,既有風霜洗禮之感,更顯生機昂然、蓬勃向上之意。以紅梅作陪襯,對比強烈,更顯白梅的圣潔與高貴,充分寄托了作者對自然、歷史和人生深切的體認和感悟。
古今畫家都十分注重“意”的把握,所謂立意、畫意是也,古人就有“意在筆先”之說。沒有對大自然的自我感受,并形成于胸的鮮明意境,便沒有獨特的創造。沒有對客觀自然形象進行取舍、提煉、概括的能力,要塑造出獨特的藝術形象是不現實的。意雅畫則雅、意奇畫則奇、意高畫則高。朱秀坤先生深諳此理,并力追之。他對意的理解和追求的結果,就是其作品所表現出來的詩意。他善于取舍、善于提煉,不僅注意抓住對象的美,而且注重抓住對象的神,更傾注于對對象的愛。他用詩一般的感情和筆墨使美、神、愛在其作品中實現了完美的統一,達到“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的藝術效果。如他的《冷香疏影動,銷魂是黃昏》是極富詩意的代表作品之一。銀灰色的夜空,彌漫著雪花,這是一個十分靜謐的世界;一輪明月,掛在半空,似乎在訴說著那滄桑而不為人知的沉淀歷史;幾枝梅梢,闖入月的世界,似嫦娥奔月,俏麗奪目。整個畫面意境幽遠、情景互生、動靜結合,深刻描繪出了動人的詩意,給人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其他如《王維詩意牡丹圖》、《白居易詩意牡丹圖》、《蘇軾詩意牡丹圖》、《皮日休詩意牡丹圖》等以牡丹為題材的餓作品,則直接體現了詩意,萬態超邁,意境高遠。
自古以來,優秀的畫家都十分重視自身品格的修養,使人品和畫品達成統一。惟有高尚的人格,方能不凡不俗,方可得畫中之正大光明、磊落豪邁之氣概。畫面上表現出的情緒意境不僅體現著畫家個人的天資和功力,也反映著畫家的情操、修養和品格。這一點,在秀坤先生身上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他不僅藝術高超,人品更是堪稱一流,為大家所稱道。他離鄉幾十年,鄉音未改,純樸依舊。他極為謙和,對人以禮相待,尊重有加,和顏細語,平易近人。他樂于助人,喜交友朋,為朋友總會“拔刀”相援,傾力相助。他勤奮、刻苦、精進,身上有一種難能可貴的韌勁,一種鍥而不舍的鉆勁,一種昂揚向上的拼勁,體現出一股“盈盈元氣、騰騰熱氣、凜凜正氣、蕩蕩豪氣、縷縷青氣”。出關山/渡滄海/墨香九州天外/卻依舊/鄉音未改/風雨搖落沉浮事/談笑揮灑神自在/淡了漢家蒼煙/誰曾忘/千秋月朗宴喜臺。胡志然先生的如上詩句對秀坤先生人品和藝術做了精到而實在的描述,可謂語之中的,恰倒好處。
朱秀坤先生以其非凡的藝術魅力和平凡的人格力量獲得了社會和藝術界的獎賞和關注。他的《福壽圖》入選全國第六屆美展,《迎春圖》獲全國第四屆花鳥畫展優秀獎,《四君子珍禽圖》入選全國第四屆年畫展,《九如戲春圖》獲全國第五屆年畫展銅獎,《新花郁煌煌》獲澳大利亞93雪梨金獎、首屆亞太地區中國水墨畫大賽優秀獎;《紅梅圖》被周恩來紀念館收藏;《傲雪》被毛澤東紀念堂收藏,《香遠溢清》被中南海收藏并選入《中南海珍藏書畫集》,另有多幅作品被海內外各大博物館收藏;藝術成果收入《中國當代國畫家辭典》、《當代中國名家作品集》、《中國美術年鑒》(1949-1990)、《中國出版名錄》等10余種藝術辭典,近百幅作品在《美術》、《國畫家》、《朵云》、《書與畫》、《江蘇畫刊》等刊物發表;著有《怎樣畫芙蓉》、《白描花鳥構圖資料集》、《當代美術家——朱秀坤工筆花鳥畫選》等;曾出訪新加坡、泰國、美國、法國、奧地利及臺灣、香港等地區,舉辦畫展和藝術交流,產生較大影響,獲得成功;被人民日報神州畫院特聘為畫師,被安徽省政協書畫社聘為畫師,從1993年起終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他現任安徽美術出版社編審(教授)、總編,安徽省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安徽省美協副主席,安徽省直書畫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年畫藝術研究會理事,中國美術出版研究會理事,中國裝幀藝術研究會會員,安徽省工筆、年畫研究會會長,《美術之友》雜志編委,《書畫世界》雜志主編。
秀坤先生作為一個出版工作者,在此也不能不提及他在幾十年出版生涯中對出版事業所作出的貢獻。他在安徽人民出版社時,曾任美編部主任,后來成立安徽美術出版社,他被任命為副社長、副主編。他責編的《韓美林畫冊》、《蕭龍士畫集》、《孔小瑜畫集》、《篆刻淺談》、《安徽木刻版畫史》等畫冊,在當時反響很大,發行量也好,獲得多種獎項。他任社長、總編后,社里出版了《徽州三雕》、《徽州木刻藝術》、《徽州牌坊藝術》等影響海內外的徽文化叢書,主編和責編的《明清安徽畫家作品集》、《亞明世界風云錄》、《范曾、蕭瀚旅歐作品集》、《新芥子園畫譜》、《中國黃山》等大型圖書,獲得了省級、華東地區以及中國圖書獎等獎項,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特別是《明清安徽畫家作品集》一書,出版了這么多年,仍然是全國畫家研究,學習新安畫派最全、最有藝術質量的畫冊。據統計,他主編、責編的美術圖書分別獲國家級優秀圖書獎4次,省優秀圖書一等獎5次,省“五個一工程”獎2次,其他各種獎項40多次。2001年曾榮獲中國文化部、新聞出版署、中國美協、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頒發的“年畫事業貢獻獎”,2002年被評為安徽省宣傳口“四個一批”拔尖人才。
秀坤先生所走過的路是踏實的,一步一個腳印;已取得的成果是輝煌的,耀眼奪目。但他并不滿足于過去,不為歷史之所累,而是理智地面對現實、思考當今,并不停地籌劃著未來。“黃沙夢里”、“千里碧浪”、“萬紫千紅春色”、“五彩風物無限”。預祝秀坤先生在未來的時日里術業精進,永創輝煌!
張學群:安徽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安徽省直書畫協會主席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