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爾日記·終點的起點
巴塞爾日記·終點的起點
巴塞爾日記·終點的起點
時間:2006-06-22 15:39:00 來源:
市場
>巴塞爾日記·終點的起點
 |
2006年6月18日 19:00 am
出人意料,第37屆巴塞爾藝術博覽會在一下幾乎是不合時宜的中國鑼聲中拉下它最后的帷幕——盡管今年的巴塞爾藝術博覽會仍然與中國當代藝術關系疏遠,沒有一家中國的本土畫廊真正而獨立的參與其中。18號下午七點,伴隨著100多架私人飛機、無數泊在VIP停車場的勞斯勞斯和寶馬的消失,數日來在博覽會流連的觀光人群也都紛紛離去。而與此同時,巴塞爾藝術博覽會組委會在展場3樓的原VIP廳專門為世界最大的金融結算銀行UBS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晚會——作為巴塞爾藝術博覽會最有力的贊助者,UBS的銀行家們也是巴塞爾博覽會積極的參與者。這場盛宴中被熱情款待的還有依然停留在巴塞爾的重要媒體、收藏家和畫廊經紀人。在這里,我們品嘗到頂級的法國香檳、古巴雪茄和瑞士傳聞中只能保留三個小時的櫻桃酒心巧克力。奢華的規格讓我們感受到UBS之于巴塞爾藝術博覽會的重要,或許,如果沒有他們從一開始到最后結束都始終如一的強大支持,巴塞爾藝術博覽會根本難以取得今天的成就。
2006年6月18日 22:00 am
搭乘從巴塞爾出發返回蘇黎世的列車,我們和許多遠道而來參與巴塞爾藝術盛會的人群一樣,消失在這個前幾天一直被媒體鎂光燈聚集的地方。很難想象,短短幾天巴塞爾吸納和吞吐著從世界各地涌來又匆匆離去的五萬人群。回程的途中,作為今年巴塞爾藝術博覽會唯一參展雜志的執行主編,俞可感嘆道:縱觀巴塞爾藝術博覽會全程,對純粹的中國畫廊要進入樣的展示和國際性的收藏游戲,仍然需要做相當的努力。第一,中國畫廊需要一種國際性的視野,不能只將目光盯在國內,因為,在巴塞爾博覽會上,一個大牌畫廊所具備的基本要素就是沒有地域限制的經營;第二,盡管近兩年來中國國內藝術市場火爆、價格飆升,但它存在的隱患是誤導了藝術家努力的方向,同時也給中國當代實驗藝術帶來了消極的影響; 第三,無論是畫廊還是國家,都應該有文化推廣上的策略,而中國的畫廊應該與相關的藝術機構、批評家、策展人、媒體展開積極的互動,這樣的聯合才能使自身在國際領域的交往中具備身份和力量。第四,語言、外交、穿著、禮貌……這些看似不經意的細節,仍然是中國畫廊和藝術家進入巴塞爾所需要修煉的。
而在瑞士生活了17年的中國藝術家楊星來告訴我們,當他第一次觀看第20屆巴塞爾藝術博覽會時,唯一參展的中國藝術家只有趙無極; 而17年后的今天,參展的中國藝術家仍然不超過20個。如果把這不到20個人分攤到17年中,那么每一年只有不到一個新的藝術家進入到這個引領世界藝術市場的展示平臺中。而且,代理這不到20為中國藝術家的畫廊,在參展畫廊中所占的比例也是微乎其微的。可以說,不光是還沒有形成一個關于中國當代藝術的市場,而且,也沒有引起足夠的畫廊和收藏家對今天中國當代藝術應有的興趣、關注和理解。但值得慶幸的是,第37屆巴塞爾藝術博覽會上終于看見了第一家中國藝術雜志《當代美術家》應邀進入了頂級的世界藝術雜志層次擺開了自己的展位!他希望,更多中國自己的畫廊能像中國的媒體一樣,在不久的將來站到巴塞爾藝術博覽會的舞臺上——如果中國當代藝術要借助這個舞臺的話。
盡管第37屆巴塞爾藝術博覽會留給我們很對多難以實現的遺憾,但值得慶幸的是,我們同時帶著良多的感觸和思考,期待著下一屆博覽會的到來。(信息來源:Tom)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