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著的追求 成功的跨越----------朱秀坤畫作之路
執著的追求 成功的跨越----------朱秀坤畫作之路
執著的追求 成功的跨越----------朱秀坤畫作之路
在中國畫壇上,秀坤同志已有自己的一塊天空。他的成功,首先在于他有扎實的功底,在求學和后來自我探索中,得到了名師指導,同時還來自他的天資和勤奮。幾十年如一日,總是勤奮追求,是很不容易,應該受到人們贊譽的。
他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畢業以后,一直在安徽美術出版社就業,說來以有三十多個春秋。九十年代初,任社長和總編輯后,更是重擔在身。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尚不成熟的今天,他要嘔心瀝血,承受社會效益和經濟雙重壓力,大量的作品是在人們的休閑之中,是在陣陣麻將聲中,卡拉ok的喧囂聲成就的。我一直以為,“官位”是“人梯”,是為人民,是為他人服務的,是一種真誠的奉獻和犧牲。“學識”才是自我積累和造就,為人類文明發展留下自己的作品,這當然也是一種奉獻,但可以千秋留名。秀坤同志是兼而得之,由此他要多付出心血和精神。
朱秀坤和齊白石算是同鄉。白石老人自稱他是由碭山遷居湘潭的。生長在碭山,就學于北京,工作在皖中,潛學于名家,開放的春風又使他多次遠洋海外,吸取了西方文化。傳統也好,師法也好,西方派也好,這都是他成功的起點。他能夠他能夠博采眾長,修養心性,心為平湖,胸有大竹,工為匠師,既有北方的雄偉,又有南方的靈秀。朱秀坤的工筆畫是那家那派的呢?他就是秀坤的工筆畫!
正如沈鵬先生對秀坤的評價,秀坤的畫有博古的凝重,花卉的美艷,通過直線與弧線,堅硬與柔軟,濃艷于淺淡,單純與繁雜,收斂與放射等諸多因素對比,創造出古老傳統與青春活力相融合的美。秀坤筆下的花鳥來自大自然,高于大自然,雅而不癖,俗而不庸,達到了形神相通、雅俗共賞、意高趣濃的境界,有很高的欣賞和審美價值。
據行家里手所言,中國工筆畫的傳統不大注意背景。而秀坤的工筆畫在吸收各家眾長的基礎上,注重背景的襯托,從而使花鳥魚蟲在一定的環境之中,使畫面更加豐滿,使欣賞者更期盼人與自然的磨合,人與熱的和好,天時地利人和。這種不拘泥于師家的本領,成功地使藝術求的跨越,這也是一切精神產品生產所共有企求。
最近我看到工人出版社、安徽、天津等出版的秀坤的畫集,雖然他描繪的是人們常見的牡丹、荷花、月季、石榴、游魚、蜻蜓、仙鶴,但是意境不同,給人以美景,給人以春光,給人以力量,“情趣飽和,構圖新穎,色彩明艷,風格多變,清新甜美,生氣昂然”,達到新的技法和風格。在他的作品里,不僅是工筆,他的寫意花鳥畫得很好。因為有扎實的工筆造型功底,畫起“寫意”來就得心應手了。能工能寫,難能可貴也。所以他的作品出了多本畫集,在國內外多次展出,他的《壽星圖》、《四君子珍禽圖》、《九魚戲春圖》、《紅梅圖》、《遠香溢清》、《新花郁煌煌》等入選全國大展和獲獎,有的還被中南海和周恩來紀念館等處收藏。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中國美術界他已有一席之地,是中國美術協會會員、中國畫研究會理事、中國美術出版社研究會理事、安徽省美協副主席、《美術之友》編委、《書畫世界》主編。他的確生平事跡以收入了《中國當代書畫家辭典》、《當代中國名家作品集》、《中國美術年鑒》等10余種藝術家辭典。秀坤正值年富力強,我們期待他的新成就到來。
作者系:沈培新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