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虛靈秀寫本真——記青年畫家孟憲義
清虛靈秀寫本真——記青年畫家孟憲義
清虛靈秀寫本真——記青年畫家孟憲義
時間:2006-06-19 16:09:00 來源:
市場
>清虛靈秀寫本真——記青年畫家孟憲義
16歲便饒有興味地啃讀《列寧的哲學筆記》,對中國傳統哲學更是情有獨鐘。20年前,孟憲義拜中國當代畫壇文人傳統畫風代表畫家霍春陽為師。
孟憲義耐住了寂寞。他沒有急于創作、參加畫展、出畫集,甚至連一張冊頁也沒有印。直到20年后,他才厚積薄發,在天津市優秀美術作品展上亮相。接著,又在2004年中央電視臺舉辦的書畫大賽上獲得優秀作品獎。天津市政協研究會展覽了他的數十件作品,并邀請他在古文化街長期作畫。
與時下“濃墨重彩”的畫風相比,孟憲義的作品或許過于清淡幽渺,不過這正是他的審美追求。以線造型為主是中國畫的傳統,更講求用筆墨的優劣。以筆濡墨,筆墨并用;筆立骨,墨生肉;筆提神,墨生彩;筆精墨妙,方構成中國畫的形式美和文化內涵。他的畫筆松空靈,用色潔麗高雅,畫面結構也簡約疏朗;于清虛靈秀的畫面間,使觀者讀出一種至清至靜、天人合一的美學理論和人文精神。
孟憲義認為,追求自然美就是追求生命之美。雁蕩山的幽蘭給了他一種蕭條淡薄、靜默超然的情感觸動。他用靈動且柔韌、不張揚又有彈性的線條,寫出了蘭花于陰柔之美中蘊藉著陽剛的人格精神。他筆下的荷花也沒有“濃厚華茲”的潑墨潑彩,淡淡妝天然樣,亭亭玉立,不矯飾不放浪。
“藝術應該追求的是真善美。把偽裝剝去,留下的才是本真。”孟憲義如是說。(信息來源:今晚報 徐希嵋)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