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現代書畫拍賣成交下滑沒必要大驚小怪
近現代書畫拍賣成交下滑沒必要大驚小怪
近現代書畫拍賣成交下滑沒必要大驚小怪
時間:2006-06-15 16:28:00 來源:
市場
>近現代書畫拍賣成交下滑沒必要大驚小怪
香港佳士得春季拍賣已經結束,此次佳士得春季拍賣共推出了兩個近現代書畫專場,其中中國近現代書畫專場(一)的成交額為5337.5萬元,成交率為76%。近現代書畫(二)專場成交額是7688.3萬元,成交率58%。兩個專場的成交額加起來達到1.3億元。相比較去年的春季拍賣近現代書畫專場的成交額略有下降,(2005年佳士得春季拍賣近現代書畫專場拍賣成交額達到1.31億元)在重要作品的成交方面亦遜色不少,可以明顯的觀察到今年春季拍賣重量級作品缺乏,高價成交的作品數量也在減少。舉個明顯的例子,2005年香港佳士得春季拍賣成交的徐悲鴻《古柏雙駿》以1033萬元成交。而今年春季拍賣佳士得近現代部分拍出的最高價是崔如琢的《千山飛雪圖》以1556萬元高價成交,如果按照內地市場的劃分標準,崔如琢的作品肯定會劃到當代書畫部分,這樣衡量的話,排在成交第二名的是吳冠中的《樹叢》成交額達到725萬元。張大千的《蕃女擎龐圖》以345.1萬元成交。這樣與去年比較起來的話,在高價成交作品方面今年比去年的拍賣成績也有一定程度的下滑。
成交率是衡量一場拍賣的重要的指標性數據,據統計此次佳士得春季拍賣兩個近現代書畫專場共計上拍419件,成交作品的數量是279件,總的成交率僅為67%。有140件作品流標,這其中不乏名家力作,如齊白石的《百世多吉》(估價在HKD80萬-100萬)、吳昌碩的《白梅》(估價在HKD40萬-50萬)、林風眠《蘭衣仕女》(估價在HKD60萬-80萬)傅抱石《金剛坡》(估價在HKD150萬-200萬)等等。以上這一串流拍的名單說明了什么?
一、今年是香港佳士得成立20周年,從征集作品的角度來分析,佳士得依然走的是“精品戰略”。佳士得這次對征集的作品肯定是嚴格把關的,作品的質量勿需多言。那么拋開這點近現代書畫專場較低的成交率說明此次佳士得公司對目前的近現代書畫市場的形勢估計過高,致使作品估價定位偏高,這個原因造成了作品流標。
二、較低的成交率其實是買方市場對行情判斷的信號,香港的書畫市場是一個收藏市場,現在的態勢使得收藏家認為現在已經是一輪行情的高點,他們可能認為此時介入的話不但買不到精品,而且還容易被“套牢”。
三、這次佳士得近現代書畫的拍賣成績說明了香港的近現代書畫市場也開始有了調整的跡象,不過只是微調,這是整個市場大環境使然,沒必要大驚小怪。(信息來源:上海證券報)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