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社區(qū)或公園愿接收這些藝術品
哪個社區(qū)或公園愿接收這些藝術品
哪個社區(qū)或公園愿接收這些藝術品
“真不知道該怎么辦,要不就扔了?”邸磊一上一下掂著手里的煤塊,作愁眉苦臉狀。作為一名來自山西忻州的學生,邸磊的畢業(yè)作品《平衡》是非常有社會意義的:一桿巨大的秤吊在空中,垂下的秤盤里放著近300斤煤塊,一旁的秤砣是一套泥跡斑斑的礦工服和帶礦燈的安全帽——只有5斤重,映襯出礦工的艱辛生活。
“光秤桿就3米長,垂下來的秤盤繩子也有3米,秤盤直徑有1.5米!等畢業(yè)答辯一過,大家就各自回家了,這么大的一個家伙,我總不能帶回家吧”。
同樣的困惑纏繞著該系城市雕塑和壁畫專業(yè)的其他學生,像一組以“過去、現在、未來人們心目中的英雄”為主題的雕塑作品,還有一件獸身人面像,像極了《納尼亞傳奇》中的半獸人——這些四米多高,數百公斤甚至數噸重的城雕,展覽的時候好評不斷,同樣無處可去。
一般認為,公共藝術,是二戰(zhàn)后隨著大規(guī)模的城市建設而產生的,就是想著法兒讓公共場所更具美感的藝術。這兩年,中國的城市建設,也導致了對公共藝術人才的極大需求。美院的這個專業(yè),也就在2002年應運而生。2003年,正是這批學生,成為了錢江晚報《修飾城市敗筆》活動的主力軍,當時他們曾給杭州市包括吳山廣場、河坊街、西湖時代廣場在內的很多街道、建筑等提出過美化方案。
從記者在該系畢業(yè)展現場看到的情況來看,因為專業(yè)本身的關系,該系學生的畢業(yè)作品,無論是城雕還是壁畫,形體都較大,更適宜放在公園、購物中心或影劇院等公共場合,或者干脆就放在某個社區(qū)或精品樓盤的休閑區(qū)域里。現在的問題是:由于這是該系首屆畢業(yè)生,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同外界的接觸面都不算很廣,因此才會出現畢業(yè)作品無處可去的局面。
“能賣就賣,賣不掉先拿回家”——這是畢業(yè)生方方的想法。另一名畢業(yè)生王昊也說,要不先拿回家做紀念,這是大學四年最好的成果。但羅賀鵬馬上反駁道:實際點吧,太重了,根本拿不回家,價格合適就賣。而一名學生甚至表示:500元保本賣,誰要馬上賣。
“在國外,很多城市都有雕塑公園。”該系城雕專業(yè)的教師施海向記者說,“會有機構專門收購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放在里面展出。”而壁畫專業(yè)教師婁申義則明確表示:公共藝術作品,放在合適的公共環(huán)境里,才能更好地傳達作品的精神,帶給人美的享受。
兩位教師均向記者表示,他們已經與學生們溝通過了,愿意把那些暫時無法帶走的作品,免費借給甚至是送給杭州一些公共場合使用,希望有意向的團體、社區(qū)或者大型機構同他們聯系。
如果讀者想更多了解學生們的作品情況,請登錄錢江晚報網絡版論壇(http://qb.bbs.zjol.com.cn)“收藏部落”,或者致電本報0571-85310569、13957110066或者聯系婁申義老師13805788304、施海老師13757156616。(信息來源:錢江晚報 作者蔣夢樺)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