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闡釋江蘇“十大考古發現”
專家闡釋江蘇“十大考古發現”
專家闡釋江蘇“十大考古發現”
“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是衡量一個地區文化遺產資源的重要標志,自1990年以來,“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已連續舉辦了16屆。與河南、陜西、山西等文物大省相比,我省文化遺產給人的感覺似乎厚度不夠,然而16年中,江蘇卻先后奪得12項“十大考古發現”。近日記者采訪了部分“十大考古發現”項目的主持人,他們用考古發掘的事實證明,江蘇的文化遺產不僅內容豐富、分布廣泛、時代久遠,而且文化積淀非常深厚。
范圍遍及全省各地
江蘇先后獲得十大考古新發現的項目包括昆山趙陵山良渚文化遺址、高郵龍虬莊遺址、揚州唐城遺址、南京湯山鎮雷公山葫蘆洞古人類頭骨化石遺址、徐州獅子山西漢楚王陵、金壇三星村新石器時代遺址、南京仙鶴觀與象山東晉貴族墓地、江陰高城墩遺址、連云港藤花落龍山時代城址、南京鐘山六朝壇類建筑遺址、無錫鴻山越國貴族墓、句容金壇土墩墓。涵蓋了北至隴海、南達江南的廣大區域,且大運河、長江沿線也多有分布,范圍相當廣泛,幾達江蘇全境。
時間跨度幾十萬年
這十二項“十大”,時間間隔幾十萬年,其中南京湯山葫蘆洞古人類頭骨化石遺址為舊石器時代,至今已有35萬年。而昆山趙陵山良渚文化遺址、高郵市龍虬莊遺址、金壇三星村新石器時代遺址、江陰高城墩遺址、連云港藤花落龍山時代城址都是新石器時代遺址,至今也有7000-4000年。無錫鴻山越國貴族墓和句容金壇土墩墓為2000多年前的吳越時期大墓,徐州獅子山西漢楚王陵則是顯現江蘇“吳韻漢風”文化特征的代表之一,南京鐘山六朝壇類建筑遺址代表的則是南京作為古都的六朝時期,在唐代,揚州在全國的地位如今之上海,除都城長安(西安)之外,有“揚一益(益州即今之成都)二”之稱。因此,這些重大考古發現與江蘇歷史上幾個發展高峰極其一致。
文化積淀極其厚重
從江蘇十二項十大考古發現看,南京湯山葫蘆洞先后發現2件直立人頭蓋骨化石和1枚直立人牙齒化石,發掘及揀選出哺乳動物化石2000余件。兩具古人類頭骨化石,是比較典型的直立人頭骨化石標本。該遺址對認識、探索古人類的起源,特別是現代人的起源,提供了一種更為廣泛、更為可靠的研究途徑。
連云港藤花落龍山時代城址是中國目前發現的史前城址中最典型的一座。從發掘結果看,該城已分內外兩城:外城平面呈圓角長方形,由城墻、城壕、城門等組成,總面積約15萬平方米。內城位于外城內南部;由城垣、城外道路、城門和哨所組成;城址平面呈圓角方形。此外,城內還發現有供排水用的水溝、寬三至四米的道路、石埠碼頭、水稻稻田等遺跡200多處,城外和北部外城之間有著保存較好的稻作農業生產區。該城址對研究中國史前城址的平面布局具有重要價值。
徐州獅子山西漢楚王陵依山為陵,鑿山為藏,坐北朝南,深入山中60余米,由墓道與附屬建筑、主體建筑兩大部分構成,共有墓室12間,出土文物2000余件(套),其中包括各級官員印章150余方。早年發現的兵馬俑坑為其陪葬坑。獅子山西漢楚王陵的發掘對于漢代考古、典章制度、社會歷史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為探討西漢早期政治經濟文化面貌提供了珍貴資料。
從十大考古發現分明可以看出,以江南為代表的吳文化、以徐州為代表的漢文化、以南京為代表的六朝文化、以揚州為代表的盛唐文化在中國文化史上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無論從哪種角度看,江蘇的文化遺產都是深厚的,值得我們去保護和傳承。(信息來源:揚子晚報網 記者陳金山)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