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選題郵票 溫柔甜蜜之“套”
系列選題郵票 溫柔甜蜜之“套”
系列選題郵票 溫柔甜蜜之“套”
2006年已經發行的郵票中,至少有4套郵票為系列郵票的后續,“丙戌狗”歸類于生肖系列,《武強木版年畫》歸類于年畫系列,《民間燈彩》歸類于彩燈系列,《中國現代科學家(四)》隸屬性更強,標明為該系列的第4組。此外,《青城山》可歸類于道教名山系列,《漓江》、《天柱山》等可歸于國家重點名勝風景區系列,《云岡石窟》也可歸類于佛像石雕大系列。
說系列選題是“套”,并非貶意,因此前貫以“溫柔”和“甜蜜”二字。嚴格地說,系列選題郵票的最大特點,就是能以題材的連續性,形成與集藏者一種割不斷理還亂的特殊關系,讓集郵者心甘情愿墮入其中,而且一“套”就是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
新中國郵票發行,歷經“老紀特”、“文革”、“編號”、“新JT”和“編年”5個階段,其中起步較早的系列選題,是《偉大的祖國》,1952至1954三年內,連續推出了5組;《中國古代科學家》系列時間跨度最大,第一組1955年問世,7年后才有第二組,第三組則到1980年才有后續;雄心勃勃開局,但最終不了了之的系列選題,是1960年推出的《菊花》,僅僅發行了第一組,后就再沒有了下文;系列選題真正形成氣候的,是1980年開始的“生肖”,到今年“丙戌狗”面世,已經有三輪27款39枚郵票先后亮相。
系列郵票的投資價值,多以開門品種為最。其中生肖系列的龍頭品種“庚申年”,短短27余年,由面值0.08元,直線上升到2050元,為郵票增值之最。后一年問世的“辛酉雞”,目前市價只在28元左右,不足它的1/73。四大佛教名山系列中的《峨眉山》、五岳系列中的《泰山》等,市場價也與后續郵票,拉開了相當大的距離;發行期長達10年,郵票多達6組的“敦煌壁畫”系列,其龍頭T116《敦煌壁畫(1)》,1991年郵市高潮時,被形象地稱之為“牛鼻子”。牽牛鼻子過河,則是當年莊家提出炒作“敦煌壁畫”系列選題的大膽謀略,由此可見開門品種中所占重要地位。郵市的這種特殊現象,被媒體稱之為“龍頭效應”,這也是郵票增值重要因素之一。
系列選題之所以會產生龍頭效應,說到底,還是“量”在其中起推動作用。以生肖系列為例,“庚申猴”422萬枚(官方公布為500萬枚),“辛酉雞” 931.16萬枚,幾乎少了整整一半;四大名著中的《水滸傳》,第一組郵票879.1萬枚,第二組1895萬枚,兩者之間,有千余萬枚的量差;同是小型張,《三國演義(1)》只有532萬枚量,到《三國演義(4)》時,則上升到了3033萬枚;“敦煌壁畫”也是如此,第一組郵票645.972萬枚,第二組為960.65萬枚,第三組上升到1553.9萬枚,第四組又進一步擴大到2763萬枚,第五組更是高達3720萬枚。系列選題后續郵票發行量持續擴大,確確實實是發行方布下的“套”,但同時,由于集郵收藏需求的擴大,龍頭品種更在市場形成緊俏之勢,龍頭效應自然由此而生。
近年隨發行方逐步推行緊縮政策,系列選題郵票又新生出“倒瓶頸”現象。如《聊齋志異》 ,2001年第一組1700萬枚,2002年第二組1350萬枚,2003年第三組進一步降低到千萬左右。傳統民族節日、民間傳說等系列郵票,發行量也多呈這種“倒瓶頸”圖形。此外,發行方連續多年的銷毀行動,也使系列選題的“倒瓶頸”現象,發生不可預見的變化。系列選題郵票的“倒瓶頸”現象,在郵市行情趨暖時,完全可能會引發出“后續品種市場價高于開門品種市場價”的特殊場面。這也是系列選題“套”的誘人之處。
通常情況下,集郵大眾是心甘情愿落入系列選題溫柔甜蜜之“套”的。可惜前些年發行方對這種“心甘情愿”不尊重,而是以單方面的經濟利益目的利用它,無序加大發行量,無序提高郵票面值,無序阻止郵票郵政流通,最終導致出兩敗俱傷的局面——集郵者拒其于門外,而發行方又不得不采取“銷毀”方式重樹系列選題形象。(信息來源:中國商報-收藏拍賣導報 張健初)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