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燈塔交相輝映
古今燈塔交相輝映
古今燈塔交相輝映
西式燈塔和我國傳統的寶塔一樣,是歷史最悠久的視覺航標之一,一般設置在沿海、沿江航線附近的島嶼、礁石或岸邊。通常建成塔形,故名“燈塔”。在郵票世界中,燈塔的身影也時常可見。在西方,有專門的燈塔愛好者組織,燈塔專題也號稱世界郵票十大流行題材之一。
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記載的燈塔,是建于公元前280年左右的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埃及亞歷山大港燈塔。隨著導航技術的發展和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出現,燈塔的航標功能逐漸淡化,大多已“兼職”成為各地的旅游景點和表現航海史的歷史文物。
中國航標的歷史源遠流長,上古《尚書·禹貢》篇有“島夷皮服,夾右碣石入于河”的記載。說的是距今4000多年的公元前約21世紀至公元前約16世紀夏王朝時期利用“碣石”充當“自然航標”。最早的人工航標是廣州懷圣寺光塔,建于唐代貞觀年間(公元627年至649年),矗立在當時珠江岸邊,夜晚懸燈,指引船只進出廣州。鴉片戰爭后,清政府被迫開放沿海商埠,西方概念的燈塔由此登陸中國。經過百多年的發展,中國漫長的沿海及部分內河串成了現代化的“燈塔鏈”。
國際航標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Lighthouse Authorities,IALA) 是一個非政府的、非獲利的技術團體(圖1為IALA會徽——手舉火把的美人魚),成立于1957年。IALA聯合了世界上80個國家中負責提供和維修燈塔、浮標和其它助航設備的單位,除國家的航標部門外,共有160個會員,總部設在法國。1984年1月1日,中國作為國際海事組織A類會員恢復在國際航標協會的活動。1994年,中國當選國際航標協會(IALA)理事會理事;2002年中國當選IALA副主席、IALA工業委員會主席。
1997年10月,我國著名航標專家、上海海事局教授級高工、中國航海學會航標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李汶作為國際航標協會歷史文物燈塔顧問組成員參加了在法國南部地中海畔Bormes Les Mimosas市舉行的第三次國際歷史文物燈塔顧問會議,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在會上詳細介紹了上海青浦泖塔、浙江溫州江心嶼雙塔、浙江嵊泗花鳥山燈塔、遼寧大連老鐵山燈塔和海南臨高燈塔等5座申報“世界歷史文物燈塔”的中國歷史文物燈塔。與會各國代表逐個審查后一致接受中國的申報要求。1998年初,經過國際航標協會理事會討論批準,上述5座中國歷史文物燈塔在內27個成員國推薦申報的106座歷史文物燈塔為世界歷史文物燈塔,編印出版《 世界歷史文物燈塔100強》圖集,向全世界發行。2002年5月18日,國家郵政局為這5座中國的更是世界的歷史文物燈塔發行2002-10T《歷史文物燈塔》特種郵票一套5枚。
2004年5月24日、5月28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協辦的國際航標協會(IALA)第34次理事會先后在上海、遼寧大連舉行,這次會議是經國務院批準2006年將在上海、大連召開的第十六屆國際航標大會的前期準備會議。第十六屆國際航標大會(IALA 2006,圖3為會標,圖案包含吳淞口燈塔、航船等,并嵌上海的英文“SHANGHAI”字樣),主題為“數字世界的航標”。(信息來源:中國商報-收藏拍賣導報 徐冶敏)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