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什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什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系和歷史的條件,不斷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創新,同時使他們自己具有一種認同感和歷史感,從而促進了文化多樣性和人類的創造力。
按照這個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以下方面:
(a)口頭傳說和表述,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
(b)表演藝術;
(c)社會風俗、禮儀、節慶;
(d)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
(e)傳統的手工藝技能。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信息來源:光明日報)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