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之間”藝術家趙而俊這樣寫道:不知不覺這門人體寫生課便教了二十余年.從中國到美國. 畫,大大小小深深淺淺的長了一屋,書架上蔓生著一摞摞速寫本. 畫畫時聽我的瑜珈音樂,無字無韻來自海洋太空大地深處的聲音,心專注于手,手專注于筆尖,心便寂靜空曠,人漸漸縮小漸漸輕盈起來. 筆尖的線條愈加沉,愈加銳. 當線條,時而斬釘切鐵穿插交錯,糾糾纏纏不離不棄;時而遲遲疑疑松松緊緊地牽著,絲絲縷縷逶跎而下. 現代藝術的美麗就從遠古的洞穴時代緩緩地流出來.我始終喜歡線條,因為它們直接單純,響亮沒有雜音.這組人體畫基本上用線條‘說事兒’. 像潑墨一樣這些調子,滂沱而出無遮無攔,卻有著荒涼而遙遠的神色,他們既是陰影又不是陰影,它們是抽象的并不受光和形的拘束。更準確的說它們是中國畫中的“氣韻”,它們自由的運動的氣勢,是因為畫面和氣氛的需要,造型和結構都交給了線,潑墨就抽象自由地體現著水和墨的交融、沖擊,表達了畫家心里的潮漲潮落。我喜歡墨被水沖擊的感覺,像歲月被風雨沖刷的古舊殘破雕塑的滄桑感。 人體于我, 象赤身裸體的靈魂抖掉了層層塵世的衣妝. 象羅丹的地獄之門......。我一直喜歡注視黃昏風雨中的雕塑,特別是在古舊的歐洲你時時與他們相遇.他們分明有人的造型,但是, 他們很抽象很象音樂.在夜色將近時從遠古的神話中走來,切切追問那個亙古的Question: 我們從哪里來?我們到哪里去?生靈萬物因著天國的想往生機勃勃,大地深處的聲音奇譎瑰麗和諧優(yōu)美.蕓蕓眾生卻拋不開漸漸朽壞的肉體.在生死之間猶豫不決.在冥冥混沌之地糾糾纏纏,時而象Evil時而象Angel, 靈魂,干渴的卷曲著向荒涼而遙遠的內心深處伸展,.陰陽之間,天地之間地平線烏咽著漸去漸遠. 在展覽中朋友真誠的祝福: 爾俊: 最誠摯的祝賀你的藝術作品展圓滿成功。你的作品不僅顯示了你美術技巧的高超嫻熟,更透露了你深厚的中西文化交融的功底。對藝術與宗教的探索和思考使你的作品產生了與眾不同的視覺沖擊力和思想感覺上的震撼效果。那是你幾十年孜孜以求和不斷追求的結果。由于你不為常人能達的天才資質,對生命及藝術的悟性和少見的刻苦努力,你終于達到了一個藝術的高度。對此,我更應該深深的祝賀你和贊賞欽佩你。向你致以最衷心的敬禮。
中國藝術品網2006年6月8日報道:在5月開幕的上海春季藝術沙龍展上,旅美藝術家趙而俊作品。在展出期間收到諸多畫家學者的甚好評價。道是:“以古典的造型功力,營造出了當代的意境。”“融會中西,功底扎實,線條有力度和張力,潑墨調子氣度不凡,準確的形體結構和對肢體語言精彩的把握,把人體繪畫推到了一個高度。”“這種功力這種繪畫技巧在國內很少見得到,人體的結構表現準確,表情真切卻讓人難以說得清楚。人物塑造結實,耐人尋味,有雕塑的感覺。涵蓋了國畫的元素和西方的氣概還有畫家自己的內心感受也表達得很有力度,還給了欣賞者回味和思考的空間,很厲害。” 展出后還受畫廊的重視,一些作品被多家畫廊爭購,價格不比美國低。在賣出的十二幅畫作品中,七幅被三家畫廊和一家機構收藏,五幅被私人藏家收藏。這次展出的作品“黑白之間”共十四幅。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