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根·創新:“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專家發言摘要——單霽翔
尋根·創新:“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專家發言摘要——單霽翔
尋根·創新:“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專家發言摘要——單霽翔
《建筑創作》2006年第5期 2006-06-08 09:20:31
單霽翔(國家文物局局長):為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精神,落實我國“文化遺產日”各項活動,提高全社會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同時紀念梁思成先生誕辰105周年及中國營造學社在川學術活動,國家文物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支持舉辦了“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活動。這次活動在文化尋蹤過程中謀求創新,為我國首個“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開創了一個良好開端。
此次活動以李莊為起點,從3月29日至4月1日,各位專家和各位領導先后在四川宜賓、夾江、峨眉山、樂山、新津、梓潼、綿陽、成都等地不畏艱辛,長途跋涉,先后考察了中國營造學社舊址、旋螺殿、千佛巖摩崖造像、大廟飛來殿、樂山白崖山崖墓、新津觀音寺、七曲山大廟、李業闕、石牌坊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且幾乎每天晚上均安排了有意義的學術交流活動。最后在 “中國文化遺產永久標志” 地金沙遺址圓滿地結束了預定的行程。通過實地考察,進一步加強了我們文化遺產保護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對于加強文物保護的基礎工作,促進我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發展,有深遠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這是一次滿載而歸的成功的文化之旅,也是文物界和建筑界首次共同研討文化遺產保護問題的一次成功實踐,更彰顯了老、中、青三代共同保護并傳承華夏文明、使我國先進文化不斷發揚光大的決心。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的事業將后繼有人。在這里,我要再次對羅哲文先生、謝辰生先生、樓慶西先生、馬國馨院士等前輩的模范精神表示崇高的敬意!
為了搞好這次“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活動,除了主辦單位中國文物研究所、四川省文物管理局、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之外,四川省人民政府,成都市、綿陽市、樂山市、宜賓市人民政府與李莊的相關單位及父老鄉親,對這次活動給予了極大的支持與幫助。在此,我代表國家文物局對為這次活動付出辛勤勞動的同志們表示衷心感謝!
“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活動猶如萬里長征,只是邁出的第一步,我們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不僅任重道遠,而且困難重重,為了實現我國由文化遺產大國到文化遺產保護強國的奮斗目標,我們尚須付出極大的努力。 在這次考察活動中,專家們對四川省乃至全國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提出了很多寶貴的建議,國家文物局將認真研究,在今后的文物保護管理中汲取和落實。
特別需要向大家報告的是,國務院十分重視和關心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開展。就在3月29日,我們“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活動到達李莊的當天上午,溫家寶總理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我們報請公布的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是建國以來,國家文物行政部門報請國務院批準公布數量最多的一批,比前一批增加了一倍,幾乎等于建國以來國務院公布的一至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數量的總和。但是我們的匯報得到了與會全體國務院領導和國務院各相關部門的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1081個單位和可以并入前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106個單位,共計1187個單位,其中就包括了編號為1047的“中國營造學社舊址”。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順利通過,使我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總數達到了2352個,這對我們此次有特殊意義的學術考察活動和今后的工作無疑又是一個極大的鼓舞和鞭策。“中國營造學社舊址”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將使這一重要文化遺產得到更加精心的保護,告慰梁思成先生等為我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作出杰出貢獻的中國營造學社的各位民族英才。
梁思成先生和他的同事們在李莊留下的屬于一個時代的中國建筑文化和精神,將永遠昭示和激勵我們為加強文化遺產保護而努力奮斗。我們要格外珍惜這次活動所給予我們的新的信心和力量,牢記宗旨與使命,在各位專家、各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人士的熱情支持和幫助下,和全國文物系統的同志們一起將我國的文化遺產保護事業推進到一個新的高度!
*此文為單霽翔在“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閉幕式上的講話(節選)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