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活動圓滿結束
“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活動圓滿結束
“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活動圓滿結束
《建筑創作》2006年第5期 2006-06-08 09:21:34
“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活動于2006年3月28日至4月1日在四川圓滿舉行。這是一次對建筑文化遺產的學術考察,這是一次追尋先輩足跡的尋根活動。此次活動也為今年6月10日國家第一個“文化遺產日”紀念活動拉開了序幕。
國務院于2005年12月下發通知,明確從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定為中國“文化遺產日”。今年是梁思成先生誕辰105周年,也是中國營造學社停止工作60周年,為了這些值得紀念的日子,中國文物研究所、四川省文物管理局、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共同主辦了這次活動。
3月29日,在中國營造學社曾經度過6年艱苦歲月的四川李莊,舉行了此次活動的啟動儀式。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張柏,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陳保明,原中國營造學社成員、著名古建筑專家羅哲文,著名文物專家謝辰生,中國工程院院士馬國馨,清華大學教授樓慶西,四川省文化廳副廳長徐榮旋,中國文物研究所所長張廷皓,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院長朱小地以及宜賓市委副書記梁熙揚等有關專家和領導參加了啟動儀式。李莊鎮數百名村民自發地參加了大會。
張柏、羅哲文、朱小地、梁熙揚等人在啟動儀式上先后講了話。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建筑創作》雜志社社長張宇,向李莊鎮贈送了由《建筑創作》雜志社主編的《圖說李莊》一書。
羅哲文、謝辰生、馬國馨、樓慶西等40余位專家學者,全程參加了學術考察活動。
此次學術考察,先后到達了位于李莊鎮的中國營造學社舊址及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同濟大學在李莊鎮舊址、東岳廟、慧光寺、旋螺殿,夾江千佛巖摩崖造像,峨眉山市大廟飛來殿,樂山白崖山崖墓,新津觀音寺,梓潼七曲山大廟、李業闕、貞孝節烈總坊,成都文物殊院等文物古跡及舊址。這些地方都是60多年前梁思成先生帶領中國營造學社成員曾經實測或踏勘過的地方。看到許多古跡及舊址的周邊環境大都還保持著原生態狀,許多專家表示十分欣慰。
活動中,許多專家觸景思情,對先輩的懷念油然而生。在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前,人們在這里徘徊許久,不愿離去。當年曾在這里工作學習過的羅哲文先生,一邊指點著營造學社舊址及周邊環境,一邊向參加活動的人們動情地描述著當年的情景。“今天我們專程來看老師了”。梁思成先生的學生樓慶西教授在中國營造學社舊址前,向人們表達著對老師的緬懷之情。梁思成先生的學生、著名建筑師黃匯在看到梁思成、林徽因當年工作、生活的情景時,忍不住潸然淚下:“在清華上學時我曾聽梁先生說過當年他們是如何的艱苦,如果不是看到這里的狀況,我就想象不到先生們當年是多么的艱苦。”
在夾江千佛崖摩崖造像處,當看到雕刻于山壁上形態各異、大小不同的佛像,針對日后的古跡保護工作,專家們提出:文物保護與當地的整體環境保護是密不可分,而如果用不成熟的技術和方法,反而會人為地加以損壞。
在峨眉山市大廟飛來殿,在樂山白崖山墓,在新津觀音寺……每到一地,考察團人員都細致地了解古跡的歷史和現狀,并針對環境規劃、保護方法、文物管理、傳統工藝等問題,發表了很好的建議。專家們呼吁:文物古跡保護工作刻不容緩。特別是對于在保護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傳統工藝、技法的繼承和發揚要格外引以重視,因為這是非常關鍵和重要的。謝辰生先生認為,要從民間老藝人手中搶救傳統工藝,千萬不能讓其永遠消失。
在梓潼貞孝節烈總坊前,羅哲文先生見許多人圍在眼前,不便拍照,便略施小計,當人們都走后,他又殺了一個“回馬槍”,拍到了一張他認為滿意的照片。他的認真,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考察期間,主辦單位在每天晚上都舉辦了高水平的學術研討活動,其中有清華大學教授樓慶西所作的關于梁思成先生學術成就及梁思成精神的演講,由中國文物研究所信息資料室主任劉志雄對中國文物研究所所藏古建筑資料的介紹,同時還舉行了有多位專家參加的有關傳統建筑及文物保護的交流研討會。專家們倡議:應將中國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上升到更高一層來加以認識,應促成其理論化和系統化,使之更加完善。特別是對傳統建筑工藝、技術乃至傳統材料的繼承要落到實處,以使優秀的傳統文化得以發揚光大,再創輝煌。
4月1日,“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活動閉幕式在中國文化遺產永久標志的產生地——成都金沙遺址舉行。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四川省副省長柯尊平、四川省文化廳廳長鄭曉幸、建筑設計大師徐尚志、中建西南設計研究院院長官司慶等人出席了閉幕式,并與參加考察活動的人員在6m長的橫幅上簽字留念。柯尊平副省長、馬國馨院士在閉幕式上講話。
單霽翔局長高度評價了此次學術考察活動。他認為,這次考察活動為我國首個“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開創了一個很好的起點,是一次滿載而歸的文化之旅,也是文物界和建筑界共同研討文化遺產保護問題的一次成功實踐,更彰顯了老、中、青三代人共同保護并傳承華夏文明,使我國悠久文化不斷發揚光大的決心。
“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活動結束了,但其意義和影響將留在人們心中,人們不僅看到了歷史古跡和文化舊址,更可從中感受到先輩的風范與精神。相信這僅僅是一個開始,希望它一方面伴隨著“文化遺產日”活動的開展,把中國的文物保護事業及把建筑文化的傳承做得更扎實,另一方面,在使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得以永恒時,更要思考梁思成建筑精神對當前中國建筑設計創作理念及趨勢的作用,或許這才是“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活動的完整意義。
感謝中建西南院張寬書記、官慶院長、易黎明副院長對本次活動的大力支持。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