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敬華春拍有新看點
今年敬華春拍有新看點
今年敬華春拍有新看點
時間:2006-06-08 09:23:00 來源:
市場
>今年敬華春拍有新看點
 |
瓷雜古籍將成中流砥柱
上海敬華藝術品拍賣公司2006年春拍將于6月12日至14日假座上海威斯汀大酒店舉行。本刊上期著重介紹了中國書畫部分,已令藏家怦然心動,殊不知,瓷雜件和古籍善本也各有千秋呢。
精品:海外回歸
此次敬華推出的瓷雜古董共有200余件,其中部分精彩拍品來自于海外,頗值得品味。
雜件中最搶眼的當數琺瑯類拍品。用作圖錄封面的銅胎琺瑯乾隆花觚來自日本。花觚器型仿商周樣,喇叭口,口外撇,頸長,鼓腹,出筋,器底外撇,口沿頸處蕉葉紋內填色料釉,釉面細膩。而二件銅胎畫琺瑯(圖錄723、724號),則來自美國和加拿大的華人藏家。
有塊白玉十全老人佩也有來歷。該玉質地細膩滋潤,制作工藝精細,具乾隆時代風格。當年乾隆帝曾設“千叟宴”,這一玉佩就反映了那時的情景。此玉通靈凝膩,實為稀世難得。這些海外華人藏家大多與上海有緣,有的更是慕敬華的名聲而來,不少還與敬華的領導或職工素有私交,才把心愛的藏品不遠萬里送到敬華來。
古籍:前所未見
古籍善本中有清宮天祿琳瑯遺珍《國語》全套,此本為明嘉靖四年(1525年)許宗魯靜宜書堂刻本,版式古意盎然。此書曾經清宮天祿琳瑯收藏,原裝十六冊,民國時轉歸山陰沈仲濤研易樓時并訂八冊。有“五福五代堂寶”、“八征耄念之寶”、“太上皇帝之寶”、“乾隆御覽之寶”、“天祿琳瑯”和“天祿繼鑒”六方印記,史稱“乾隆五璽”,文物價值和收藏價值為之倍增。天祿琳瑯善本大部分流失海外,被視為中國古籍中的奇珍。到目前為止,一共上拍過9次,雖是零冊殘卷,卻屢創天價。這部全套《國語》確是前所未見!
此外,敬華還特地推出名家稿抄校跋本專題系列,共37件,涉及徐乃昌等二十多位名家手跡,是近年來數量最多的一次,值得關注。
“撿漏”:抓住良機
本次春拍敬華還組織了一批民國瓷器接受藏家們的檢驗,說不準從中還能撿到“皮夾子”。如616號拍品為四件一組的民國山水雪景瓷板,用青花繪畫山水,粉白釉點綴雪景,并有原框和配件,起拍價為3000-5000元。據敬華瓷器工藝部主管葛維安透露,此件拍品的藏家是位70余歲的老伯,因喜好而在1948年收進,現在出讓的心態也很平和,沒有惡狠狠“斬一刀”的想法。如果換個古董投資者,把瓷板畫當作發財“籌碼”,說不定3000元一塊還不肯出手呢。
圖錄721號的清乾隆銅胎琺瑯三足香薰全器分成三節,爐底下方有三個單腿跪狀胡人托爐底,釉面光質無糙感,色彩鮮艷。此器應為乾隆時的銅胎琺瑯,起拍價為8萬元,有個拍賣同行看過后愿出20萬元收進,顯然這個價位還未“封頂”。這個“插曲”反過來提示我們,這次敬華春拍還真有不少好東西確富“彈性”,值得挖一挖!
敬華春拍中還有四件田黃的“性價比”較優。它們色澤金黃,紋飾清晰,包漿亮麗,獸鈕雕刻形象逼真,制作細膩、圓潤,具清中期風格,而且都為上海文物商店1981-1983年時外銷商品,由香港金石家購買收藏。只因香港拍賣的傭金比上海高得多,再加上有老的人脈牽線,我們才有機會在這次敬華春拍上遇到這些寶貝,千萬別失之交臂。(信息來源:新民晚報)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