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市場進入調整期 新一輪藝術品收藏之要
藝術品市場進入調整期 新一輪藝術品收藏之要
藝術品市場進入調整期 新一輪藝術品收藏之要
時間:2006-06-05 15:55:00 來源:
市場
>藝術品市場進入調整期 新一輪藝術品收藏之要
 |
2005年11月27日隨著元青花“錦香亭”大罐以4716萬港元落槌拍賣的成功,預示著中國藝術品市場開始步入調整期。而在同年7月與“錦香亭”人物大罐題材和尺寸都一模一樣的“鬼谷子下山”圖罐卻以2.3億元人民幣拍出,雖說“錦香亭”在品相上要稍遜色于“鬼谷子下山”,但前者卻以后者四分之一的價位成交,不得不令人深思。
最能反映中國藝術品市場風向和充當其主角的近現代書畫特別是當代“名家”書畫,在2003年底至2005年的兩年“井噴”中出現的許多怪現象,應該深思。一是中青年畫家的價格超過了歷史上“大家”的價格,在世的小人物甚至超過去世的大人物。新金陵畫派除傅抱石以外,全國稍有一些知名度的山水畫家其價位均超過宋文治、亞明、魏紫熙。他們根本不把像董欣賓這樣的大家放在眼中。二是書畫家熱衷于當官。坐上某個位子,往往成為畫價上升的一個砝碼。三是當不了官的“著名書畫家”挖空心思利用現任的政府官員來包裝自己,利用企業集團包裝自己,而不把功夫用在寫字作畫上。更有甚者,年齡不大,畫品不高,卻巧妙地利用家鄉政府或企業為己樹碑立傳,建紀念館,目的不言而喻。四是工筆改寫意,兩技皆不工。夜以繼日,千幅一面。據說僅2005年中國不少畫家創收都以數百萬、千萬元人民幣來計。是什么原因呢?這是一些民營企業主踏入藝術品市場像炒股一樣炒字畫,抓住一個畫家一訂就是300張、500張。五是市場規律被破壞,一般商品的市場規律應該是圍繞著供求關系,其價值、需求量上下波動。而在2004、2005兩年中書畫市場完全變成“賣方”市場,只要有頭銜,只要是“名人”,不愁賣不掉。畫家們不但把自己的精神產品當成了一般商品,也違背了中國畫創作的基本理念。這些作品也必然變成垃圾。六是藝術品市場(無論是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假畫太多。有的拍賣行假畫占10%—20%,更甚者達70%—80%,假畫多,成交率卻很高。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滿足了一部分送禮人的需要。結果是假亦真來真亦假,得利的當然是造假、賣假的人。
中國是一個有著13億人口的大國,市場龐大,魚龍混雜。據說溫州人計劃拿7000億元投入藝術品市場,當然令書畫家興奮得徹夜難眠。然而,事物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人們不會忘記1997年的郵市,10月份之前一片繁榮,熱氣灼手。10月國慶剛過,一片蕭條,冷氣徹心,至今還沒有喘過氣來。再說5年前的股市全線飄紅,成就了多少個百萬、千萬富翁,可是好景不長,盡管采取了好些措施,至今也是元氣不還。
從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的2.3億元人民幣到元青花“錦香亭”的4716萬港元;從2005年春季拍賣行的火熱到2005年秋季拍賣行的冷清,再看2006年陸續進行中的春季拍賣,就可以斷言:中國藝術品市場已進入了一個調整期。筆者曾經參加過2005年11月28日江蘇拍賣總行的一次書畫拍賣,那種冷清的場面就像掉進冰窖中,一會兒少一個,一會兒又少幾個,最后連拍賣師說話都是有氣無力。之所以說藝術品市場進入調整期有以下幾個理由。一、作為市場主角的近當代書畫市場,特別是那些在2004年和2005年玩得最歡,價位扶搖直上的當代“著名畫家”,社會需求下降,價格下滑。比如當代一個著名畫家價格是每平方尺2萬元,但在浙江市場一萬元一尺的真品隨處可見。再比如,畫界一些重量級人物的價格按去年的價格出售已無人再買。盡管他們自己不肯降價(因前2年賺足了錢,所以寧可不賣也硬撐著不降價),但市場是無情的。二、買家出價低,逐步走向理性。市場不再是一邊倒的“賣方”市場。三、拍賣行的估價較以前貼近實際(指真品)。表現為:中青年優秀作品的價格上提:“著名畫家”的作品價格下調。四、市場逐漸看重了畫家的藝術品位。五、除了中國當代書畫作品以外,油畫、瓷器、玉器、文房四寶、“文革”文物、雜件古玩等等價格較為平穩且穩中有升。六、消費者再不會以媒體的宣傳、某個人的大肆渲染、企業集團對某個人的刻意包裝或某畫家與某領導的合影等作為自己收藏的參照物,而是去看書學習,研究思考。這些都說明,中國藝術品市場確實進入了調整期。
進入調整期后,哪些藝術品將被重視,并列入收藏之要呢?
第一,中國書畫在保真的前提下,優秀中青年的高品位的藝術精品被重視。所謂高品位,就是高境界、高學術性、高深的筆墨功夫的作品。在此基礎上,那些風格獨特,有自己語言符號的人,更應該是收藏的重中之重。
第二,油畫精品將被人們普通重視。當今有名氣的中年油畫家的作品價格動輒也在百萬元以上,是一般收藏愛好者所不能承受的。而那些有發展潛力的藝術品位高沒有什么大名頭的油畫家的作品倒是要引起充分的注意。
第三,當代的工藝美術精品將走高。景德鎮的藝術瓷仍將是收藏界重點關注的對象,拿瓷器來說,如王錫良、陸履峻、李峻。隨著故宮博物院等一些大的藝術收藏機構對景德鎮藝術瓷的收藏,其他人名作價格將穩中有升。其他的工藝美術作品如宜興的紫砂壺、揚州的玉器、四大名繡以及錫繡、顧繡、各式雕刻件、水晶作品、高難度剪紙作品等等,凡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因具有一定難度)和具有藝術美的創作品都會在調整期受到重視。收藏工藝美術精品有一個問題必須引起高度注意,即有許多掛著大師頭銜的人實際作品品位較低,并不值得收藏。還要注意的是有許多看上去很精到的作品實際是剽竊別人的,也不值得收藏。
第四,具有文物價值的藝術品價格將會有較大攀升。本身的歷史文化價值和稀缺性決定了具有文物價值的“老東西”必將成為調整期藝術品市場的寵兒。如古代字畫、青銅器、唐金銀銅器、宋元明清官窯器、民窯瓷器精品、歷朝歷代玉器、明清家具、文房四寶、民國淺降彩及珠山八友瓷繪作品、明清紫砂壺、壽山昌化的印章石料,不勝枚舉。
第五,“文革”藝術精品將以它的特殊歷史價值被收藏界列為重點收藏對象,價格將會在現有的基礎上有較大的增長。“文化大革命”在中國歷史上將以其特殊性質和政治性被重重寫上一章。許多精神產品被定為“文革”文物而不許出國。所以“文革”時期集體創作(即使是個人創作也不署名)的油畫、版畫、國畫,毛澤東像章、“7501”日用瓷器、特殊內容的大小報、郵票及各種工藝精品等等都將受到重視。“文革”時期由于人的收藏意識差,即使發行量大的東西,至今存留量也極少,更不用說藝術精品了。
在調整期,熱愛藝術品的收藏愛好者,將調整好自己的思想,逐步走向理性。那些在2004、2005年呼風喚雨的企業主也將會用社會歷史性、科學技術性、文化藝術性去衡量自己的收藏活動和收藏品。五年以后更多企業將有新的接班人,由于他們文化程度高,富于理性而能實現諸如高層次修養所決定的文化收藏活動。這是我們應該看到的第一點。
應該看到的第二點是在與國外文化藝術交流的同時,也將國外藝術品市場規范化的種種操作帶到國內。隨著時間的推移,誠信第一、藝術第一的理念也必將深入人心。
第三點是隨著調整的深入,一些人還將陸陸續續地交學費買垃圾,但應該看到3—5年后他們將交足學費,正式畢業,完成一個從不懂到懂的歷程。到那時我國藝術品市場將步入理性化發展軌道。
第四點是畫廊和拍賣行吃了賣假和拍假的苦果后,隨著文化產業的改制也會重振旗鼓。
有人說,中國書畫價格和西方油畫相比差距很大,不承認2004、2005年“井噴”泡沫。筆者不承認這一觀點。我們承認國畫與外國油畫相比有較大的差距。但是任何一個事物的發展總有一個漫長的過程。西方的藝術品市場較成熟,人們很理智,決不會以官論畫,以官定價。中國的藝術品市場還剛剛起步,市場不成熟,消費者也不成熟,我國的經濟還處在初級階段。而片面要求國畫的價格和國外油畫相同這是脫離實際、脫離發展規律的想法。從歷史角度考慮價格,中國畫必將以較高的價格走向世界。從這一點上思考,中國藝術品市場進入調整期是一大進步。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