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遺產故宮博物院
世界文化遺產故宮博物院
世界文化遺產故宮博物院
時間:2006-05-29 11:04:00 來源:
市場
>世界文化遺產故宮博物院
|
| 圖為故宮博物院剛剛復建完成的建福宮花園中的延春閣全景 |
|
開欄的話
1905年,晚清狀元張謇以個人財力興建了南通博物苑,這是中國人自辦的、具有完整現代意義的第一個博物館。一百年后,中國的博物館總數目前已達2300多個,綜合類、社會歷史類、革命史類、軍事類、名人類、藝術類、自然類、地礦類、科技類、產業類、民族民俗類等多種類型博物館競相輝映。西部12個省區目前擁有博物館近500個,貴州、廣西、內蒙古生態博物館群的出現,更是為博物館事業的發展探索出了一條新的道路。
我們設置此欄目,向讀者介紹一批國內著名的博物館(院),同時推介一批特色鮮明、卻鮮為人知的博物館。
走進博物館
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綜合性博物館,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微垣\(即北極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所以皇帝的居所又稱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奪取帝位后,決定遷都北京,即開始營造這座宮殿,至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最后的封建王朝———清王朝,1924年遜帝溥儀被逐出宮禁。在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這里生活居住和對全國實行統治。
紫禁城,占地面積780000平方米,四面環有高10米的城墻和寬52米的護城河。城墻四面各設城門一座,其中南面的午門和北面的神武門現專供參觀者游覽出入。城內宮殿建筑布局沿中軸線向東西兩側展開。故宮南半部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兩側輔以文華、武英兩殿,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稱為“前朝”。北半部則以乾清、交泰、坤寧三宮及東西六宮和御花園為中心,其外東側有奉先、皇極等殿,西側有養心殿、雨花閣、慈寧宮等,是皇帝和后妃們居住、舉行祭祀和宗教活動以及處理日常政務的地方,稱為“后寢”。前后兩部分宮殿建筑總面積達163000平方米。整組宮殿建筑布局謹嚴,秩序井然,寸磚片瓦皆遵循著封建等級禮制,映現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
辛亥革命后,按照《清室優待條件》,遜帝溥儀“暫居宮禁”,即“后寢”部分。直到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將溥儀逐出宮禁,同時成立“清室善后委員會”,接管了故宮。1925年10月10日,乾清門前廣場舉行了盛大的建院典禮,并通電全國,宣布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皇宮禁地終于向民眾敞開大門,紫禁城也完成了從舊到新的轉變。
現故宮博物院有藏品150余萬件,其中24萬多件為1949年后征集,80%以上仍為清宮舊藏。為了使院藏瑰寶和廣大觀眾見面,故宮在陳列展覽方面,除了保存和復原三大殿、后三宮和西六宮等處的原狀陳列之外,又開辟了青銅、陶瓷、工藝、書畫、珍寶、鐘表等專館,供參觀者欣賞。還開設有臨時展廳,舉辦各種主題性展覽,現正在舉辦的《永恒的明代家具》\(永壽宮\)、《銅鏡展》\(景仁宮\)、《宮藏織繡畫展》\(午門城樓\)都將展至6月中下旬。
故宮博物院全年開放,票價實行淡旺季制度,4月1日至10月31日為60元,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為40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