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博物館——歷史與文化的交匯點
瑞士博物館——歷史與文化的交匯點
瑞士博物館——歷史與文化的交匯點
時間:2006-05-29 11:12:00 來源:
市場
>瑞士博物館——歷史與文化的交匯點
|
| 圖為萬國宮,它是“歐洲面積最大的藝術博物館之一”。 |
|
瑞士以秀美的湖光山色著稱于世,然而,許多人并不知道,瑞士還是個以博物館數量多、分類齊全而令人稱道的國家。說到博物館,瑞士人總是自豪地說,按照人口比例,瑞士是世界上人均占有博物館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聯邦統計局提供的數據表明,在人口只有700多萬的瑞士,博物館近900座。瑞士的博物館不僅數量多,而且涉及面非常廣泛,分工精細,除位于德瑞蘇黎世和法瑞尼永的兩座國家博物館外,其他可大致分為歷史、文化、科技、交通、藝術、體育、文學、服裝、雇傭軍、海關、煙草、食品、玩具博物館,其中自然少不了瑞士的特產鐘表、奶酪和巧克力。此外,一些國際組織機構,如聯合國歐洲辦事處、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和眾多的歷史名人故居也被辟為“博物館”供人參觀。
記者在瑞士各地采訪中發現,幾乎每座城市都有幾座種類不同,規模大小不一的博物館,而在蘇黎世、日內瓦、巴塞爾、洛桑等大城市,甚至擁有幾十座博物館。一位瑞士朋友告訴記者,“瑞士人對收藏歷史達到癡迷的地步”。的確,只要回顧一下瑞士聯邦的發展歷史就可以理解瑞士人為何熱衷于博物館。瑞士是個多民族、多語言、多文化混雜的聯邦制國家,每個加入聯邦的州都擁有自己的歷史和文化,都有自己固有的歷史淵源,獨特的民俗風情和語言特性。因此,博物館成為保存和展現本地區歷史傳統的最佳場所,負責收藏、保存、修復和展示歷史文物。一般來說,瑞士各州都有一座歷史博物館和一座藝術博物館,前者介紹當地的歷史,后者專門收藏本地的考古、繪畫、雕塑、民間藝術品。
作為“中立國家”,瑞士成為世界各國文化的中心。國際城市日內瓦有190多個國家的外交機構和國際職員,日內瓦四分之一的人口是外國人。聯合國駐日內瓦辦事處所在地萬國宮將各國贈送給聯合國的“國禮”一萬多件(套)展示出來,涵蓋了聯合國80多個成員國政府及世界著名藝術家的作品,使萬國宮成為歐洲面積最大的“藝術博物館”之一。1984年和1987年,中國政府分別贈送給聯合國手工純羊毛“天壇”掛毯和仿漢代青銅制品“馬踏飛燕”,成為到日內瓦參加國際會議的代表和各國游客必看的藝術品。1993年6月23日,洛桑奧林匹克博物館在洛??拷諆韧吆臑鯒珔^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世界上最權威的奧林匹克運動展覽、體育運動研究和資料中心。博物館除常規展覽外,經常邀請世界各國的著名運動員和奧運會獎牌獲得者與觀眾“近距離接觸”,弘揚“更高、更快、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位于蘇黎世的瑞士國家博物館是全國最大的博物館,展出從原始到現代各個不同歷史階段發展的狀況。在瑞士的博物館中,還有一些與中國結下了不解之緣。日內瓦的兩個私人博物館——博爾博物館和阿麗亞娜博物館都設有專門的展覽廳展示瑞士個人收藏的中國文物,從陶器、瓷器、玉器、漆器、版畫到書畫應有盡有。蘇黎世里特貝格博物館的20個展廳中,三分之一是中國文物。
瑞士的博物館有如下幾方面的特點。從管理角度來看,有的博物館為政府財政支持,如國家博物館和各州立博物館;有的則屬于私營性質,如各名人故居博物館、巧克力博物館等;還有的屬于大公司和企業的基金會管理的專業博物館,如雀巢集團的食品博物館,鐘表企業帕黛克·菲力普公司的鐘表收藏博物館,以及吉亞納達基金會展覽館等。各類博物館相互補充,形成瑞士博物館網,滿足不同參觀者的需求。
其次,博物館貼近觀眾,使參觀博物館成為一種“樂趣”。瑞士中部的巴侖堡露天民居博物館,把瑞士各地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民居匯聚在一起,將各地年久失修但擁有歷史價值的民居拆掉,在此“整修如舊”,不僅保留了其文化價值,還將過去的生活忠實地反映出來,人們在博物館可以觸摸飼養著家畜,親手紡紗織布,品嘗“老房子”里剛剛烤出的面包,讓人耳目一新。此外,溫特圖爾的科技館不僅僅從一般意義上介紹自然、科技和自然現象,而是讓參觀者親自動手體驗,去發現和探索生活中一些簡單的現象,進而了解現代科技與自然法則之間奇妙的聯系。盧塞恩交通博物館與其說是個博物館,倒不如說是公園。這里展示著各種陸、海、空交通工具以及交通機械,參觀者可實際“操作”各類交通工具,感受機械運動帶來的驚險和刺激。
第三,充分利用“名人效應”。世界上許多政治、文化、藝術和體育名人在瑞士生活和居住過,許多“名人故居”被開辟成博物館供人瞻仰,成為瑞士博物館的一大亮點。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在伯爾尼克拉姆大街49號三層住過7年,并在此發表了著名的“相對論”,愛因斯坦故居是科學愛好者來瑞士必參觀的博物館。20世紀德國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爾曼·黑塞在意瑞的故居均被辟為博物館。今年4月,沃維市、凱希耶村與卓別林的后代多次協商,并在凱希耶村進行了公民投票,決定將凱希耶村的卓別林故居改造為“卓別林博物館”,預計在2007年內完成。
第四,博物館注重“自我宣傳”。建博物館的目的是讓人參觀,否則便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在瑞士各地的街頭廣告牌上,經常可以看到各博物館的宣傳廣告,介紹最近將舉辦的展覽情況,展覽內容、時間、門票價格一目了然。一些博物館除介紹館藏展覽外,還定期介紹“臨時性”展覽吸引參觀者。
此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瑞士的許多博物館免費向公眾開放,只有辦臨時性展覽才收取門票,學生和老年人還可享受半價或集體票優惠。根據記者的了解,收費博物館門票很少超過20瑞郎,與一張電影票的價格相等。“讓所有人都能參觀得起”是各博物館的宗旨。每逢節假日,許多瑞士人喜歡到博物館參觀。記者經??吹郊议L帶著孩子參觀博物館,邊看邊講解。學校也經常組織學生集體參觀博物館,讓他們從小就了解各國的歷史和文化。每年6月的第一個周末是瑞士的博物館“開放日”,全國所有博物館免費向公眾開放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