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發現200多年前水書古墓
貴州發現200多年前水書古墓
貴州發現200多年前水書古墓
貴州水書研究專家近日在水族聚居地三都水族自治縣,發現一距今200多年前的水書古墓,對研究水族歷史文化有較大價值。
據新華社貴陽5月27日電,水書專家、貴州民族學院研究員潘朝霖等專家近日在三都壩街鄉羊甕村水族寨子腳下的樹林中,發現一座奇特的石棺墓,并推斷墓主立碑之年,最早距今271年,最晚距今211年。墓碑殘存水族文字及漢字,對研究水族歷史文化有較大價值。
墓碑鐫刻的漢字,正中有“清故父水阿劉公之墓”。“水”字是反犬旁“”加“水”字。
潘朝霖介紹說,此墓分上下兩層,由17塊大青石組合而成,屬于石棺墓類型。與目前所發現的水書古墓相比,羊甕石棺墓有個性差異:墳墓形狀略呈圓形,上層的石板向內收縮,尺寸比下層小一些。
墓門石碑呈“凸”字形,在左右雙肩各平伸一塊石板。石板之上扣嵌碩大牛角造型,牛角上雕刻著游龍淺浮雕圖案。靠墓門一側的牛角根部對稱地雕刻著裙裝的古代水族婦女高浮雕。緊挨的下層左右分別雕刻有2個高浮雕人物。從正面觀看,兩只牛角與6個人物高浮雕對稱分列于墓門兩側,蔚為壯觀。
潘朝霖分析說,上層的兩尊女性高浮雕當是墓主妻妾,下層的4尊高浮雕當是墓主后裔。高浮雕人物造型在水族墓葬中出現不少,但一座墓葬有6個高浮雕人物屬首次發現。這些高浮雕人物造型,與中原一帶的墓葬翁仲有明顯的差別。
潘朝霖說,諸多特征表明,墓主肯定是水族,并且身份顯赫,才會出現這種大型的墓葬形式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