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羅鍋書法巨制難得一見
劉羅鍋書法巨制難得一見
劉羅鍋書法巨制難得一見
時間:2006-05-27 15:56:00 來源:
市場
>劉羅鍋書法巨制難得一見
上海春季拍賣敬華精品迭出
一件難得的清代大書法家劉墉的行草書中堂巨制《東坡游記》,將在敬華2006春季藝術品拍賣會上亮相。
此作高91厘米,寬178厘米,不僅尺寸之大在目前可見的劉石庵作品中屈指可數,且字字珠璣,精彩絕倫。劉墉即電視劇中的“劉羅鍋”,他乃清代最為杰出的書法家之一。這件作品堪稱是他的代表作。其書錯落有致,肥腴中寓清剛之致,如太極高手,渾厚中寓輕靈,精氣內斂,變化無窮。作品書于嘉慶丁巳年(1797年),時劉墉79歲,已抵達“人書俱老”的仙家意境。此作所用紙張以金粉手繪團蓮團菊紋,富貴雅致,亦極珍奇。
據介紹,敬華書畫拍賣專場中,謝稚柳的《唐宗圣觀遺址銀杏圖》也別具深意。謝稚柳繪制了陜西省宗圣觀遺址上的一株千年古銀杏,并題寫長篇題跋。根據題跋可知,1982年畫家前往西安旅游,探訪了唐宗圣觀遺址。宗圣觀內的古銀杏早在唐以前就栽植,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大約在十多年前,該銀杏遭火焚,只剩下中空的兩段。
謝稚柳先生晚年很少創作記游性的作品,更少在畫上題寫洋洋數百字的記文,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他對此樹情有獨鐘呢?唐宗圣觀遺址傳說中為老子著《道德經》之處,在道教史上該處地位十分崇高。謝稚柳探訪宗圣觀時,中華傳統文化剛從“文革”劫難后復蘇過來。此時千年銀杏也在歷經劫難后重現新綠。謝先生從而以老樹為題創作了此畫。作品完成之后一直由上海文物商店收藏至今,收錄于上海博物館編《謝稚柳》大型畫冊。
瓷器玉器雜件專場中,別出心裁地推出了50多件民國瓷器精品。主要有民國仿古瓷、洪憲瓷和景德鎮新粉彩瓷。其精品無論燒造還是畫藝,均不亞于晚清官窯。近年來,民國瓷器精品日益受到藏家青睞。而元代乍浦窯龍泉弦紋云足爐亦較為少見。該爐通體施橄欖青色釉,釉色肥厚,玻璃質感強,其上布滿不規則的淺褐色細開片。內壁中心有一圓形無釉痕跡,為疊燒時留下之痕跡,但工匠巧妙地用印花工藝將此缺點成功轉化為優點。此種裝飾手法唯在元代龍泉瓷器上出現。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