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社會密切聯動的意大利“特色博物館”
與社會密切聯動的意大利“特色博物館”
與社會密切聯動的意大利“特色博物館”
時間:2006-05-26 16:33:00 來源:
市場
>與社會密切聯動的意大利“特色博物館”
 |
意大利的博物館燦若群星,遍布城鄉(xiāng)各地,其數量之巨幾乎難以準確統(tǒng)計。除了數以萬計的古堡、古教堂、古別墅及觸目皆是的歷史遺跡之外,被正式稱為“博物館”的室內博物館就有4300多個。這些博物館大體分為考古、考古藝術、人類學、美術、自然、歷史、科技、特色等8大類別。其中,特色類博物館很少為外部世界所知,但它們卻與意大利生產和社會生活密切聯動,以其更深入和更細密的方式傳播知識、教化民眾。
就內容而言,特色類博物館不同于其他各類綜合性博物館,它所展示的是意大利特有的歷史積累或獨特的發(fā)展經驗。
在羅馬市中心著名的“許愿泉”附近,有一座面條博物館。它通過大量的圖片和實物敘述了意大利面條近千年的發(fā)展歷史,展示了意大利300多種面條中一些品牌的制作流程和特殊工藝,以及煮做面條時如何快捷省時、保持養(yǎng)分、豐富口味的技術。在這里,參觀者不僅了解到意大利人怎樣將一種普通的食品發(fā)展成一種文化,并可學到一些面食藝術秘訣。
在被譽為歐洲紡織中心的普拉托市,有一座紡織博物館。該館收藏了從中世紀到當今時代的5000多件各種布料、掛毯、刺繡、花邊等珍貴樣品。館內陳列的不同歷史時期的紡織、印染等加工機械及相關古籍和圖片,生動地展現了紡織技術的發(fā)展歷程。它印證著普拉托若干世紀以來雄踞世界紡織業(yè)的輝煌,也顯現出當今紡織品的一些發(fā)展趨勢。
意大利的文物修復技術居于世界領先地位,相關的大小博物館和展覽館約有七八個之多,羅馬的“圖書病理中心博物館”即為其中之一。該館分為三大單元:第一單元介紹古代和現代圖書的制作材料和技術,陳列著從中古時代的紙莎草紙、羊皮紙直到現代合成材料制作的紙張、圖書和印刷版型。第二和第三單元則通過實物、圖表和聲像分別解說造成圖書損毀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原因,演示針對不同“病理”的應用修復技術。
意大利古代郵政業(yè)十分發(fā)達,也是無線電發(fā)明者馬可尼的故鄉(xiāng)。為了讓民眾牢記先人的輝煌業(yè)績,激勵承前啟后的創(chuàng)新精神,意政府在通信郵電部大樓附近設立了郵電博物館,展示意大利郵政、電信和電視的發(fā)展史。館內藏有古代意大利各城邦國家和教皇國郵政服務方面的許多珍貴文物,包括1633年以后各時期的郵筒、大量古今郵票,還有一間復制的19世紀末的郵局。在電信展廳里,陳列著自1880年以來各種各樣的電話,其中包括薩沃伊王室及墨索里尼等歷史人物使用過的電話機。還有無線電報原始發(fā)報儀器以及其后不同時期的電信器械。
以上博物館僅是在眾多特色博物館中隨意列舉的幾例。意大利此類博物館不僅數量巨大(僅羅馬及其周圍就有48個),而且種類繁多,可謂千姿百態(tài),各展新奇。例如橄欖油博物館、巧克力博物館、栗子博物館、葡萄種植技術及葡萄酒博物館、大理石博物館、服裝陳列館、衛(wèi)生潔具博物館、木器博物館、衡器博物館、國家樂器博物館、錢幣博物館、衛(wèi)生醫(yī)療藝術博物館、電影博物館等等,都分別展現了意大利在不同領域的特點乃至意大利社會生活形態(tài)的變遷。
這些特色博物館絕大多數為國家或地方政府所有,免費向公眾開放,只有極少數私營特色博物館收取2至6歐元的象征性門票。博物館所需資金一部分來自政府財政,其余由行業(yè)協(xié)會承擔。許多特色博物館也是相關技校的觀摩實驗基地,并經常組織行業(yè)學習班和研討會,全力承擔起弘揚傳統(tǒng)的職能。這當是意大利在一些領域始終獨具特色的原因之一。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