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復制·比無名山更高》的陳述
關于《復制·比無名山更高》的陳述
關于《復制·比無名山更高》的陳述
時間:2006-05-26 16:38:00 來源:
市場
> 關于《復制·比無名山更高》的陳述
 |
“復制”系列的想法產生于2004年初,我計劃選擇一部分當代藝術名作,通過行為與攝影等方式加以“復制”,其中東村藝術家集體創作的“為無名山增高一米”以及高氏兄弟的“擁抱”都在我的計劃之中,我的想法得到了高氏兄弟的認同和幫助。2005年10月我得到一個展覽的邀請,我決定在這個展覽中首先展出以“復制”手段完成的“比無名山增更高”(仿“為無名山增高一米”),我把我的想法告訴了我將邀請參與其中的朋友們,得到了大家的積極響應,同時我提議成立一個國際女性藝術家小組,共同完成“復制”計劃,并且決定與大家共同分享這些作品的版權和創作成果,為此,我還撰寫了一份“協議書”分發給大家,請大家簽署,以保證參與者的權利和義務。
行為計劃如期實施。
時間:2005年10月29日
地點:妙峰山
藝術家:魯飛飛等
攝影師:高氏兄弟
攝像師:李辰子
出資:高氏兄弟、魯飛飛
不同于“為無名山增高一米”的地方是,他們的行為以男性為主,而且都是中國藝術家,而我們的作品則是女性為主,參與者的國籍各異。我想以此強調女性藝術家參與當代藝術的意義,并且以此加強國際藝術家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在完成“復制”行為之后,我們又接受了高氏兄弟的提議:讓大家面朝天空堆積在一起,以此區別原版 “為無名山增高一米” ,從而使這個“復制”作品從觀念上有了某種超越性。
盡管在實施行為過程中,大家因某些版權方面的細節有些不同意見,但實施過程中的,大家情緒都非常高漲熱烈,作品最終順利完成。
遺憾的是行為結束后,個別參與的朋友反悔,不同意發表這個作品。這導致了參與者們意見發生了分歧,有關發表這個作品的事宜不了了之。
半月前,有朋友來電告訴我,有些藝術家要做一個和我們做的作品完全一樣的作品,希望我早些把已經完成的作品發布到網上,以免其他藝術家做重復性的勞動,因我4月作為高氏兄弟的助手受邀隨行來英國實施他們的“擁抱”行為后至今仍在倫敦逗留,不方便上網,無法及時與有關這個作品的朋友們聯系,所以將此事擱置下來。
剛剛在網上見到美術同盟發出“仿•為無名山增高一米”以及張海濤的“自訪自談”,我覺得,為了我所信奉的藝術原則,我決定將我于2005年10月29日組織大家共同完成的《復制·比無名山更高》發表出來。這樣做,并非僅僅為了說明我們的“復制”行為在先,更不認為他們一定是剽竊了我的想法(盡管我們所做的“復制”行為早已經被圈內一些藝術家所談論),“撞車”的現象在藝術家的創作中屢見不鮮,而是想借此引發一種學術思考和討論:為什么藝術家的想法如此相似?這個現象對我本人來說也是一種有益的提醒。
因為時間和地理原因,我無法一一征求參與過我們行為的朋友們的意見,為了表示對曾經參與過這個行為的朋友們的尊重,我選擇了兩張最不露形象的照片,并且對個別形象做了必要的遮蔽性處理。藝術家名單也以“從略”二字隱去大家的姓名。
我曾經致電行為參與者,限期對我擬訂的“協議書”提出修正意見(否則視為自動放棄版權),結果是令我遺憾的不了了之。盡管如此,我聲明:我將仍然樂意認同參與過這個行為的朋友是這個作品的作者之一,認同者可以在10天內以電郵方式通知我或直接通告獨家報道的美術同盟網站。我很高興將認同者的名字補充在藝術家列名中,并且愿意和響應者共同分享這個作品的版權。
同時也希望獲得不認同自己是這個作品作者之一的朋友們的理解和原諒。
再一次表示對所有參與者們最大的謝意!
2006年5月24日于倫敦
附:魯飛飛簡歷
1980年出生,現旅居倫敦
從事寫作、藝術創作。
曾出版插圖本小說《欲望的青蘋果》2005 湖南美術出版社
將出版的小說《2080年水城之戀》 重慶出版社
裝置作品《1000只鞋墊上的自傳體小說》參加2005年在北京新銳藝術計劃展出“喻體與鏡像”當代藝術展和2004年在廣東美術館舉辦的“新都市主義”當代藝術展,并被廣東美術館收藏(100只)。
攝影作品《鄉村紀事》參加2006年在798藝術區展出的“北京藝術文獻展”。
行為作品《可食用的服裝秀》參加2002年在濟南舉辦的“錯位·濟南行為藝術之夜”。
部分文字與視覺作品發表于《大家》、《現代藝術》、《藝術世界》、《中國前衛藝術狀況》等雜志書刊。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