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桑題詠》刻本再現清時文化盛會
《漢桑題詠》刻本再現清時文化盛會
《漢桑題詠》刻本再現清時文化盛會
新野漢桑
在我國歷史上,人們曾舉辦過廟會、經貿會、運動會、慶典會等等,然而為頌揚一顆桑樹而舉辦一次文化盛會的可謂罕見。近日,河南省新野縣發現了一本清光緒年間的《漢桑題詠》刻本,詳細記載了光緒二十九年中秋節,新野文人墨客為謳歌一棵千年漢桑樹而舉辦文化盛會、題詩賦詞的情景。
據新野縣志記載:公元206年,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屯兵新野,運籌帷幄以圖大業。一天,關羽操演歸來,將自己的坐騎赤兔馬拴在門口一棵桑樹上,隨后進屋一門心思研讀兵書去了。不料,因為這匹馬餓了,把樹葉、樹枝、樹皮啃了個凈光,沒幾天,桑樹干枯而死。而這棵樹是房東張老漢一家養蠶維持生活的樹。諸葛亮得知這一消息后,找到關羽,要關羽親自栽種一棵樹,以示對張老漢的賠償。關云長開始想不通,認為一棵樹算個啥,賠點錢不就完了?覺得是諸葛亮給他難堪,心中不悅。但仔細思量,覺得諸葛亮的話十分有道理,軍中訂有愛民紀律,己不正,焉能正人?于是親自從市上買來一棵桑樹,栽在原樹穴坑中,并再三向張老漢賠禮。為了不讓這棵桑樹再遭損害,關云長又帶領官兵,用磚為桑樹砌了一座“城池”。在關羽的細心呵護下,這棵桑樹茁壯成長,枝葉繁茂。“漢桑城”由此得名。
這本《漢桑題詠》刻本共28頁,封面為“光緒丙午十一月朔,新野漢桑題詠,義陽陶心甄謹署”。扉頁為“版存新野縣三元堂刷印”。收有歌頌漢桑詩23首。文中記載,光緒二十九年中秋節,新野營守羅冠卿召集社會名流和文人,在營署內的漢桑樹下宴請賓客,羅提議每人賦詩一首,以記其況。由該縣廩生劉文祥負責整理并為詩文寫序。后于光緒三十二年重陽節雕版印刷,使此盛會及詩文流傳于后世。此刻本詠漢桑詩有七律、五律和歌行等。詩句清新自然,意境深遠,內容豐富,韻律嚴謹,風格多樣。如程樹桂詩《奉和漢桑原韻》:磨劫風霜剩此身,龍鱗虬干凈氛塵。出墻遠接亞楸色,帶雨濃滋漢苑春……三分遺物十分盛,呵護今猶仰藎臣。再如胡國均《漢桑歌》:題漢桑,考漢桑,陳壽三國志不祥。士人傳述語偏長,謂屬關圣帝君系馬韁。蔭密密,色蒼蒼,挺立干霄蔽日光;古干杈,更遠揚,皴皮斑駁飽經霜。細柳名齊芳,將軍大樹彰。猶令二千年后歷歷憶漢皇!
該刻本的發現對研究三國時期的歷史、文化和了解清朝時期的民間文化活動頗有深意。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