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海外淘寶團副領隊:讓中國文物不再流失
對話海外淘寶團副領隊:讓中國文物不再流失
對話海外淘寶團副領隊:讓中國文物不再流失
時間:2006-05-24 14:31:00 來源:
市場
>對話海外淘寶團副領隊:讓中國文物不再流失
 |
牛憲峰在講述此次海外淘寶的過程及意義
中國海外淘寶團副領隊牛憲峰表示,對團員沒有特殊要求,希望更多人參與搶救海外流失文物
對話動機
“盛世興收藏”,處在盛世的中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收藏的隊伍。十余名收藏者一同到海外淘寶,首站日本之行“凱旋”。是愛國之舉,還是牟利之心?有人叫好,有人質疑,請聽組織者說。
對話人物牛憲峰中華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副總干事、海外淘寶團副領隊
今年5月,由中華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基金組織的首個“中國海外淘寶兵團”東渡日本,20名成員在東京、橫濱等地進行了為期一周的“淘寶”,購得20余件中國文物。
盡管對于此行所購買的文物的價值,需要進一步鑒定。但對于此行,專項基金副總干事、海外淘寶團副領隊牛憲峰則認為,其價值不能用金錢來衡量,其最重要的意義在于“建立了一種搶救流失文物的好模式:公益組織牽頭,專家參謀,收藏家參與。”
近日,在海外淘寶團回國之際,本報記者與牛憲峰進行了對話。
首站日本:因為最熟悉
文物的價值不能用錢來衡量,此行的收獲也不能用最后購買文物的數量和錢來衡量。
新京報:這次日本淘寶之行都去了哪些地方?
牛憲峰:我們這次去的地方分兩類,一種是文物檔次比較一般的,如京都的美術街,其實是一條古董街,里面有二三十家古董店。還有大阪的老松通文物街,那里有40多家古董店。
還有一種就是特別安排的,分布在東京、京都、大阪的5家古董店。其中大阪的三家店都是專門做中國文物生意的。
新京報:這些特別安排的地方是不是古董檔次比較高?
牛憲峰:對。我們以前就跟這些店比較熟悉,經過我們專門的溝通,以及有長期打交道積淀下來的信任做基礎,這些店主會拿出好東西來。
新京報:團員們還參加了東京平和島的第112屆日本全國古董博覽會,對于這次博覽會大家的評價如何?
牛憲峰:他們覺得很有收獲,在這里買的也最多。這里東西很多,至少有10萬件,最多的是日本文物,其次就是中國文物。
新京報:在日本淘寶需要注意些什么?
牛憲峰:跟日本商人打交道,一定要講方式方法。他們特別講究禮貌和禮節,如果他們覺得對方沒有禮貌,就會不太想跟這個人交易了。而且,古董買賣本來就是很謹慎的,雙方中任何一方只要有一點不信任,就不會成功。
另外,語言障礙也是這次有些古董沒有成交的原因。日本古董商,很多都會說英語,會說漢語的人不多。
新京報:淘寶團是怎樣形成的?
牛憲峰:我們三月初在《新京報》發布消息,開始招募。周六發布消息,周一來上班,報名電話就達到了一二十個。
由于時間安排等因素,最后確定了14人,加上工作人員和兩位故宮專家,淘寶組成員一共20人。我們對團員沒有任何特殊的要求,比如收入高低等。這些團員里,有純粹的收藏愛好者,有古董商,有開私人博物館的。
新京報:為什么選擇去日本?
牛憲峰:我們跟日本的古董商比較熟,經過事先聯系和調查,淘寶就更有針對性、效率更高。因為如果沒有關系和資源,沒有彼此之間已經建立的信任,古董商是不會隨便把好的古董拿出來給客人看的。
新京報:有報道說一些團員對日本文物市場上中國文物的評價不高,您認為海外淘寶團此行的收獲是什么?
牛憲峰:對我們來說,實地考察了日本市場上中國文物的現狀、價格、質量,也了解了國內收藏家的需要。對團員來說,他們淘到了東西,而且淘寶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收獲。
文物市場上更多的是比較低端的文物,你也不能寄希望于在文物市場上淘到國寶級的文物(雖然也不排除這種可能)。但是文物的價值不能用錢來衡量,此行的收獲也不能用最后購買文物的數量和錢來衡量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