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腿子”步入了油畫殿堂
“泥腿子”步入了油畫殿堂
“泥腿子”步入了油畫殿堂
在剛剛結束的第二屆“文博會”上,深圳大芬油畫村留下了閃光的一筆:3天時間里,這里的9家公司與英國、澳大利亞等10個國家的公司簽訂了總計1700萬美元的油畫生產訂單。
“藝術與市場在這里對接,才華與財富在這里轉換”。大芬村的村口豎立的這個標語,是“大芬模式”的形象表達。今天大芬油畫村已成為中國文化產業化發展的成功范例。
市場這只無形之手在貧困的鄉村催生出龐大的油畫產業
在其他地方還把臨摹原創畫(俗稱“行畫”)賣錢視為一件不光彩事情的時候,大芬油畫村已經光明正大地把“行畫”做成了創下大額出口紀錄的“產業”。行畫并不是贗品或假畫,而是文化產品的一種形態。
1989年,一位名叫黃江的香港畫商來到大芬村,看中了這里低廉的房租和便利的交通,租用民房進行油畫的收集和出口外銷,同時招募學生襄助完成與外商簽訂的訂單,于是西洋油畫與這個封閉的客家村落發生了密切的聯系。由黃江及其弟子在大芬村形成的油畫生產、收購和集中外銷一條龍的體系,就是“大芬油畫村”的雛形。
大芬油畫以“行畫”起家,至今仍是主流產品。目前從事行畫的畫商和畫工占大芬油畫村從業人員的70%,年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85%,大芬村逐漸形成了一條完整的油畫產業鏈。大芬油畫大多面向外銷市場,一般由歐美等地畫商下訂單,經香港或深圳大芬等地經營者接單派給畫工,畫工生產制作后再交由經營者出口、結算。這樣,就使得畫家們在大芬村既擁有油畫創作的恬靜環境,又能緊貼國際交易平臺。既壓縮了創作經營的各類成本,又能與國際市場同步。
經過16年的發展,現在大芬油畫村1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共有油畫等經營門店600多家,在整個布吉街道及周邊地區從事油畫生產的畫師、畫工及學員在1萬人以上。
政府這只有形之手給文化造“海”打造文化產業的“航母”
文化產業在我國是一個新興產業,在其發展之初,離不開市場這只“無形的手”推動,更需要得到政府這只“有形的手”大力扶持。
“廣泛吸納畫家人才,大芬文化產業方能做大做強。”大芬村非常重視原創畫家的引進,吸引了一大批功底扎實的專業畫家安家落戶,國內名牌美術院校畢業的中青年畫家紛紛在大芬油畫村開門設店,逐漸吸引了來自各地的100多名創作型畫家也紛紛入駐大芬。
大芬村買斷了一個有較深造詣的畫家李鴻鳴的原創畫作引起了轟動。有20多年的創作經歷、數十幅作品在國內外大賽獲獎的中國美協會員、畫家李鴻鳴慕名來到大芬油畫村,將其創作的270多幅書畫作品全部轉讓給大芬油畫村的中國書畫家協會展覽中心,以總價150萬元成交。這位一心沉迷于繪畫藝術的畫家將自己生平270多幅畫作交給了大芬油畫村,就像把自己精心養育了大半輩子的女兒交給了她的心上人。并全力包裝5年,這在大芬歷史上絕無僅有。李鴻鳴簽約儀式上發自內心的感嘆:“我終于找到了知音!”
無論是“大芬油畫村現象”,還是“大芬油畫村模式”,它的出現也許有歷史的偶然性,但在這種偶然性的背后則是政府這只有形的手,對大芬油畫村的成長予以扶持。到上世紀90年代末大芬村在經過近10年的自發發展,已經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影響,但當時大芬村的環境已經不能適應日益壯大的油畫產業的發展。從2000年開始,布吉鎮黨委和政府將“大芬油畫村”的環境改造工作當作一件大事來抓,決定對大芬村進行環境改造。區鎮村三級政府共出資1000多萬元,將村內的沙土道路鋪成了彩色磚道,將污水橫流的河道改造成設計美觀的油畫一條街。經過一年多的改造,大芬村經營書畫的門店一下子增加了100多家,形成了一個產業鏈比較完整的交易市場。
本屆文博會召開前夕,入住大芬村的畫家雷小洲的原創作品《天窗》竟售出了80萬元。雷小洲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目前任教于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他來大芬的理由很簡單:外國畫商云集大芬,為畫家的作品提供了更多進入國際市場的機會。
據統計,2004年首屆“文博會”前,大芬每年有100萬張油畫產量,美國是中國大芬村油畫最主要的終端市場。據美國海關統計,2004年美國進口中國裝飾油畫就達3050萬美元。2004年大芬油畫村油畫及相關產業的產值為1.5億元,2005年已達2.79億元,出口比重達到90%,成為全國最大的油畫生產基地。
據了解,深圳市和龍崗區政府提出了“大芬油畫村”的下一步發展規劃:以現有的大芬油畫村為原點,以舊城改造為切入點,以發展油畫產業為支點,在3年~5年的時間內,在大芬村周邊1~2平方公里的范圍內規劃建設包括美術館、油畫博物館、專業演出劇場、油畫培訓中心及酒店等大型配套設施,同時在油畫村對面建設不同風格和流派的畫家街,建設專業的油畫銷售市場,并在國內外建立連鎖經營機構。
在此基礎上,大芬油畫村還將與旅游部門合作開發大芬油畫村的旅游資源,最終將大芬油畫村建設成為國際化的油畫生產基地、油畫交易平臺、油畫展覽中心、油畫培訓基地和油畫旅游熱點。(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