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世珍品 嘆為觀止——第二屆文博會側記
稀世珍品 嘆為觀止——第二屆文博會側記
稀世珍品 嘆為觀止——第二屆文博會側記
文博會是我國各種文化藝術瑰寶集大成的一個絕佳場所。用“一日覽遍五千年中華文化”來形容也不為過。在第二屆文博會上亮相的上萬件展品中,哪些稀世珍寶是最吸引觀眾眼球的呢?記者這里采擷幾個鏡頭,讓讀者也一起來分享一下文博會的精彩。
《江山多嬌》觀眾嘆為驚世之作
在文博會上的各種展館中,最吸引觀眾的是有“國寶展館”之稱的9號館。這個展館內的100多件巧奪天工、價值連城的國寶、珍品,幾乎每一件都讓觀眾嘖嘖贊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由香港一家家俬公司打造的一套價值七千萬元,名為《江山多嬌》的紅木大型藝術沙發。
在一個大紅色鑲金的宮廷式圍墻內,大型藝術沙發《江山多嬌》一字排開,總長23.8米,高2.8米,深3.8米,一張9米長沙發正坐中央,一張平幾置于前方,四張短沙發、兩張六角高花幾、兩張高花幾、兩張高幾分別位列左右,兩座聚寶大象則端坐在整套沙發的前方兩側壓陣。這套總共由14件家具組成的紅木沙發,是從800立方米上等酸枝木中精選出來后精制而成,工期長達8年。
《江山多嬌》的整體設計是以一個古董架上陳列一幅中國古典工藝畫卷為主體,在畫卷上繪有七仙女、中國古典四大美人、紅樓夢十二金釵,更有文武財神、福祿壽三星。在每件家俬上都分別雕有龍飛鳳舞、花開富貴、百鳥爭鳴的景象,在9米長沙發身后的大幅畫卷上繪有一幅古典建筑,其中亭臺樓閣重重疊疊,古樹迎賓、松枝雄展,畫的背后還繪有古代敦煌飛天聚樂圖……錦繡中華萬里江山濃縮于其中,整套沙發的圖案從頭到尾內容豐富、氣勢磅礴,再通過工藝大師巧奪天工的精雕細鑿,將畫中的人物、龍鳳、山水、樓臺、花鳥、草木無一不刻畫得栩栩如生,令人嘆為觀止。
“金甌永固杯”盡顯民族工藝精華
在文博會的工藝美術館,一件名為“金甌永固杯”的金質三足爵杯吸引了許多人的眼球。據了解,此物乃是故宮博物院的高仿真品。
“金甌永固杯”是故宮珍寶館中陳列的一件極具代表性的通體鑲嵌珠寶的金質三足爵杯,因其寓意“疆土和政權永固”而成為清代皇帝每年年初舉行開筆儀式時的專用酒器。現身文博會的“金甌永固杯”是由故宮博物院與白孔雀藝術世界共同合作,以同比例、同材質傾心打造的高仿真品。每樽仿品都選用了500克與文物原件相同的八成黃金、11顆生長12年以上的珍珠、21顆明清所用紅藍寶石、4顆碧璽等上品作為主要材料,并采用“燕京八絕”中瀕臨失傳的花絲鑲嵌工藝精制而成。“金甌永固杯”高仿真品不僅“復制”了原件的珠光寶氣、雍容典雅,而且把該杯的制作流程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了下來。據主辦方負責人介紹,一件高仿真品要經過幾十萬次敲打鏨刻方可完成,此種工藝需極高的手工技藝和藝術修養相互結合。
“中華第一硯”成大芬村“鎮村之寶”
重55噸、長12.8米、寬3米、高1米,號稱“中華第一硯”的河北易水巨型硯臺,也在深圳文博會上亮相,并將永久“落戶”深圳大芬油畫村,成為其“鎮村之寶”。
據介紹,該硯由40多個制硯藝人耗時2年多才完成。“易水古硯”始于盛唐,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三大名硯之一。硯上雕刻有《清明上河圖》。該圖與硯臺本體合而為一,可能是迄今為止的中華第一大硯。
據悉,為運輸此硯到深圳,硯臺的主人動用了兩臺大吊車和數十個工人裝載上車,租用了一輛長22米、共20個車輪、載重量75噸的重型拖車,由2名經驗豐富的司機輪流開車,另有2人專門押車,日夜兼程2700多公里,歷經4天4夜來到深圳。因該硯臺重達55噸,加上運輸車自重30噸,一共85噸的重量要經過布吉河大芬支流的一座橋梁,大家心里都沒底。最后,經過有關專業人員的現場計算證明可以通過,司機才敢把硯臺運進村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