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音希聲 大象無形——法國雕塑家阿曼提琴系列作品解讀
大音希聲 大象無形——法國雕塑家阿曼提琴系列作品解讀
大音希聲 大象無形——法國雕塑家阿曼提琴系列作品解讀
中國古代大哲學家老子在他的《道德經》中說:“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這里所說的“大音”即是“道”,指音樂的本源,是自然界存在的真正的音樂,而“大音希聲”,是說最完美的音樂是人們聽不到的音樂自身;而所謂“大象”,是指形象本身,也即是“道”,而“大象無形”,就是說最大的形象是人們看不見形跡的“道”。借用老子的說法來解讀法國藝術家阿曼創作的提琴雕塑系列作品,或許是頗為貼切的注腳。
已經成為過去的20世紀,西方雕塑藝術發生了令人眼花繚亂的變革,現代派藝術的出現,使西方藝術從單一走向多元,體系林立,風格迥異,而其中尤以象征性、表現性和抽象性為現代派藝術的最鮮明的總體特征,挑戰傳統的雕塑語言法則,取得突破性的成就,開創了雕塑藝術新的紀元。以法國藝術家阿曼為代表的“切割雕塑”就是其中最有成就的一例。
所謂“切割雕塑”,就是通過對原有傳統意義上的固有形體進行切割分解,在藝術家縝密的構思下將它們重新組合構成,而賦予新的審美價值的意蘊。這是一種對于傳統審美的顛覆和解構,被切割分解的形體并沒有消亡,而是在現代意義上的升華和再生,人們能夠通過作品見到雕塑背后更本質的所在,也即是所謂的“道”。阿曼在長達半個世紀的雕塑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切割雕塑作品——提琴系列,就最能體現出這樣的現代派藝術的特質。
在阿曼的手中,習慣定勢下的提琴被“肢解”得支離破碎,它們或呈斷面組合,或疊合成被預先設定的結構形式,從而把觀眾的視線從傳統形象上引開,進入新的內在空間,也即由抽象的線條、層面、組合取代人們習見的具象形狀,完成從表象向本質轉換遞進的欣賞過程。這或許正是“大象無形”的意蘊所在。而那些被切割的提琴,也正是通過這樣的解構,呈現出音樂最本質的特性:音韻、旋律和節奏。它們盡管無言地站立著,但是人們的心頭卻會聽見它們在如訴如泣地演奏著沁人心田的樂曲。
阿曼1924年生于法國尼斯,曾獲法國政府頒發的騎士勛章和國家榮譽勛章,是少數幾個在生前即被寫入藝術史的藝術家之一。阿曼已在去年逝世,但近幾年來他的作品已多次在上海展出,其中的《飛躍的馬》、《弦樂的律動》和《游吟詩人》等大型切割雕塑作品已在上海落戶,聳立在友誼會堂、上海大劇院等處,成為上海城市象征性的藝術地標。
阿曼的藝術選題多樣,除最常見的提琴系列,還有人物、馬匹、汽車等。這次在2006第四屆上海春季藝術沙龍以“向阿曼致敬”為題展出的作品,以提琴系列為主體。阿曼晚年與中國建立了密切而深厚的情緣,特別是上海,成為他心目中一個濃得難以化解的情結。如今他已離我們而去,通過他的作品展,人們更將增添一重對他的感懷之情。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阿曼雕塑作品中所蘊含的“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審美內涵,將長久地留在人們的心中,顯示出它們獨特而又深邃的藝術魅力和美學價值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