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組委相中大連福娃 下崗工設計奧運特許商品
奧組委相中大連福娃 下崗工設計奧運特許商品
奧組委相中大連福娃 下崗工設計奧運特許商品
日前,北京奧組委市場開發部門給大連市中山區桂林街道居民劉巍郵寄了一張訂單通知,稱劉巍設計的奧運“福娃”中國結系列產品已被初步采納,有意將其產品作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比賽項目的獎項禮品。
劉巍曾是一名下崗失業人員,她的手工藝品樣式多,構思巧妙,后來創辦了大連巍海手工藝品廠。劉巍的中國結作品“騰飛大連”在去年8月舉行的東亞旅游國際博覽會上得了大獎,另一件作品則在香港獲得工藝品設計大獎,這次她的作品又獲得了北京奧組委的青睞。
前3次創業均告失敗
劉巍的創業路并非一帆風順。1993年她下崗后開了一家手套編織廠,第一單生意就賠了十幾萬元。這之后,劉巍賣過羊肉,又賠了兩萬元。1995年,劉巍選擇了美發行業,不過由于對美發藥水嚴重過敏,她無奈地再次退出。
天性不服輸的劉巍并沒有退縮,通過對市場的詳細考察,她做起了傳統中國結加工的生意。這時桂林街道向她伸出了援手。街道騰出部分辦公場所作為企業的經營用地,安排企業參加各種展會,還組織轄區內100多名下崗失業人員參加手工編織培訓。在多方幫助下,劉巍的手工藝品廠規模漸漸擴大,工藝品遠銷澳大利亞、新加坡及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百余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奧運特許商品要求創意新穎,美觀大方,設計時尚且融入中國特色與奧運精神。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福娃”誕生以后,劉巍就開始琢磨怎樣能把“福娃”與自己的中國結手工藝品結合起來做點東西。經過思考,劉巍用中國結的繩藝編出了配著中國結的“福娃”掛件。“福娃”下面配著幾串中國結,掛在房間里既喜慶又有濃郁的中國特色。
經過與北京奧組委的積極接洽,劉巍設計的配著中國結的“福娃”掛件終于從100多家競爭者中脫穎而出,被奧組委相中。
“當時的競爭很激烈。”劉巍說:“奧組委希望采用有中國民間特色的作品,和我一起競爭的有針織品、葫蘆畫等各種作品,個個都很精美,不過中國結作品只有我這一家。”
奧運特許商品營銷期長達5年,訂單量特別大。劉巍介紹,此次北京奧組委給她下的訂單金額每年高達1600萬元。“量太大了,我這個小廠有些‘吃不消’。”劉巍說。大連市政府高度重視此事,目前有關部門正在積極運作中。
在今年4月末的大連市創業就業洽談會上,大連巍海手工藝品廠的產品備受青睞,大連市旅游局已初步確定外送旅游工藝品要從該廠訂貨。目前,劉巍正忙于設計具有大連特色的旅游工藝品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