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會東西 自成一體 --讀何朝坤水墨近作
融會東西 自成一體 --讀何朝坤水墨近作
融會東西 自成一體 --讀何朝坤水墨近作
在同行友人中,有著非同尋常生存狀態的何朝坤生生堪稱當代畫壇怪才。學通三教九流,古今中西,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他拋棄一切與藝術之夢無關的生存方式,潛心探研自己的畫作,他知西而守中,稽古而開今,天生才氣!
記得剛認識朝坤是80年代后期,即認識了他筆下所畫的鮮活、靈氣的桂魚及其個性頗強的書法,另我贊嘆不已!展現了他當時的傳統功底。在以后的交往聚會中便常感受到朝坤思維、語言的獨特性、錯位性。能于開拓,不泥陳說,善于領會“難得糊涂”與“大智大愚”的古訓,但目時,他似乎又承載了“無恒產而有恒心”的“弘毅”精神。
今天一切傳統意義的國畫家都將承受著兩方面的巨大壓力。一方面來自傳統本身,鉆到傳統的浩瀚汪洋大海不可自拔。另一方面又來自當代的一種“現代繪畫理論”和現實---它掀起了一 陣陣“推陳出新”的國畫現代的時髦風尚,使人們越來越感到麻木,因此無論是傳統的守護者還是現代主義的革新者,都難破除“功利主義”大敵,在這種進退兩難境地中,我們應很好的考慮一個重要問題:傳統究竟是什么?如何把握現代性 ?朝坤勇敢拋棄一切功利,鐘情于他的“情接千載”的繪畫理念,記得在開放之初,他便以書法研究開始,從思想解放的魏冀時代入手。追求本源,跳出美術小圈子,窮究無人之際,得益觸類旁通,于是乃由書而畫、由技進道、天人合一、自由揮灑,終于在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融合中找到了感覺,找到了自我。
朝坤的許多不同流俗的見解,洞察了文人畫的主體性,過程性和關 性背后的精神本源和筆墨當隨時代的人文精神。加之他有感于八十年代西方美術的西代而少問,守歸美術少變而無情,勇敢而勤奮的舉起水墨旗幟,聯絡同道,探討交流。盡管朋友們對他的作品褒貶不一,但無不為他的 不倦探索精神和膽識所感動!
在他近期的《水鄉》、《月色》系列及《女人體》等系列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他鮮活的個性特色,整個畫面營造的筆墨氣韻,線條的 穿插變化。一筆呵成,追求真實情感,將自己來自于、水鄉、舞廳、海邊的感受無拘無束的表現出來,這里面侵注了他對生命的感悟,對美的神往。
尺有多長,寸有所短,。我不想恭維朝坤的藝術如何之完美、筆墨如何無懈可擊,然而其作品寓意之神秘,寫情之真摯,有敢而發,比某些無病呻吟的水墨畫顯然有其關注的價值,至于把藝術獨創根置于民族文化土壤與現代生活源泉的統一上。為民族繪畫別開生面,為世俗生活提升精神,多筆墨語匯注入生機,所以這些探索和努力,是大家值得稱嘆的。
我想朝坤正值知天命安定年齡,愿他的作品會越來越成熟,越來越引起志趣相同者的共鳴。祝朝坤先生在未來更大的空間里創作出更多,更具時代藝術魅力個性特色的作品來!
朝坤繪朝坤、水墨傳精神、誓做獨行者、畫境意外妙。
---秦恩錦
2005年9月23日于合肥
聯系方式:
地址:安徽省貿易學校院內4棟103號
郵編:230061
電話:0551-2874612
13905516471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