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麗”的“非確定性”的意義 ----閱讀唐可的畫
“ 美麗”的“非確定性”的意義 ----閱讀唐可的畫
“ 美麗”的“非確定性”的意義 ----閱讀唐可的畫
張穎川
我是在2002年被邀參與《尋找》成都青年藝術家展覽活動時認識唐可的,1994年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的唐可,在離開學校8年后才第一次把自己的作品拿出來展示。當時他的畫給我的印象是漂亮、好看,輕松、自然,充滿青春生活激情。像這樣輕松好看的圖式在四川油畫圈里還不多見:時尚漂亮的色塊被放到畫面上,人物在其中來來往往,留下世俗浮華的彩色印象,悅目的視覺效果激動、鮮活,與流行的反諷艷俗風格毫無關系。這些畫都被命名為《美麗-美麗》系列。他告訴我他偏愛世俗的美麗,喜歡《時尚》雜志的封面和都市化的高樓大廈,還有那些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好吃的蘋果,明亮寬敞的工作室以及喧嘩快樂的酒吧,還有過程中由此而產生的無聊、無奈,甚至浮燥、虛幻。
《美麗-美麗》系列像一本圖像日記,記錄了唐可的都市印象。這些印象以他身邊的城市現實場景為基礎,其中的人物都為生活中的普通人,做了一些抽象化概括處理,但沒有過多的夸張變型。再加上畫面時尚漂亮的色調,唐可的都市生活印象不表現崇高偉大精神,不做超凡高雅姿勢,不宣泄個性靈魂深處孤寂呼吁的,為普通的世俗化情緒,“中庸”、“平?!被摹爸虚g”狀態;一幫當代都市空間中年輕的“小人物”,不求博大宏觀的“深刻”,不承擔過多社會責任個性化的自由追求。一些不清晰的線條、塊面和有點模糊的輪廓形象在跳躍流動,沒有刻意的硬度,缺乏清楚的社會倫理道德是非評判。作者顯然不想憤世疾俗式的反省批判都市中間的浮燥喧嘩,紛亂的迷惘、惆悵的無聊和希望的熱情一樣表現地十分坦然十分自信。從2002年至今,唐可一口氣畫了近百幅《美麗-美麗》系列作品,畫幅的圖像越來越越概括簡潔,筆觸和色彩越來越細膩,人物造型越來越不完整,傳達出來的感想情緒越來越片斷偶然化,而這種“不確定性”的因素、世俗化日常風格越來越強烈。
我曾經在策劃《非確定性新新藝術》展覽時討論過國內近幾年一批年輕人的創作傾向,唐可為其中一個案例。他繪畫中的非確定性意義正在用新的視點新的方法挑戰現代二元對立思維,挑戰習慣的“是”與“非”概念,挑戰我們泱泱之大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20世紀以來一直成為畫壇主流尤其是油畫藝術主流的圖式,藝術圈內長時期爭執不休的所謂“東方民族的”與“西方引進的”中國現代對話范圍,甚至近幾年當代實驗藝術活動中一些近于程式化的流行話題,流行圖式,正在成為現代主義精英傳統被21世紀的年輕人解構,這種傳統包括把中國藝術的當代化簡單概括為觀念闡述+視覺沖擊力,概括為突破傳統美學“丑”的張力。唐可的《美麗-美麗》系列切割時尚“美麗”偶發片斷,解構日常印象,有意識地自信地回歸到曾經被好多藝術家、理論家不屑一顧的普通人的日常世俗普通審美,以民主化的“平常”狀態再現當下人的當下生活風貌和生活態度。人們對生活的擁抱、熱愛、享受,和過程中的傷害、失落,其中包括積極的和消極的,機會和可能性等等,都在他后現代文化傾向的畫面中顯得富有生氣,令人感動……。
2005年4月2日于成都支磯石街59號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