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說普洱——茗仁壺里話紫砂
壺說普洱——茗仁壺里話紫砂
壺說普洱——茗仁壺里話紫砂
普洱,在茶中特立獨行,一如隱者,需要人們去發現。
發現了普洱能安神,不像其他茶提神得晚上一喝多就失眠到天亮;發現了普洱能瘦身,才信了明星代言的那款減肥茶里80%是普洱;發現了普洱能收藏,所謂“爺爺做茶孫子賣”,賣的是年份,時間就是金錢。
最早接觸普洱,是三年前有位臺灣壺友見到我那聽音壺,說這種粗顆粒的窯白芝麻砂最適宜泡陳普,不惜破了一塊他珍存多年的老餅,當場試驗幾只壺,果然聽音壺泡出了陳普的滄桑,滑滑潤潤的,是返璞歸真的淡定,離愁別緒盡在一杯茶中得到慰藉,物我兩忘時搖著頭說:怎么這么舒服?
隨著近年來盛行普洱,紫砂行里調配出普洱泥,在某網站專賣。壺友王先生的普洱泥四方菱花壺用了半年,拿來請我刷洗。這壺哪像紫砂的,分明是只鐵壺!鐵黑的壺面黝亮,壺流下菱花間則中了普洱的“毒”,“鐵銹斑斑”的。按照我的“七字養壺法”判定這壺養得“很受傷”,卻有老氣橫秋的霸道勁兒,隨意的養泡與茶道的隨性相合,勸他就這樣別動。撬點“文革磚”投進去,豪邁醇厚,加一小塊下關生沱,更顯剛烈,回口很甜潤。我推測普洱泥之所以不同于窯白芝麻砂的表現,是其砂漿比例調配得透氣性和逼熱性兼顧。
去年年底見到葛陶中所制本山綠泥的梨壺,小身形淺黃色,好似未諳世事的青澀女孩兒,透出的冰雪聰明讓人不敢小瞧。我奇怪,葛陶中囑咐過要專泡熟普,可如此清清秀秀的小壺怎能與黑黑乎乎的熟普茶汁為伍?兩個月后聚會時又見此壺,真是女大十八變,原本清麗的壺身,罩上溫潤如玉的包漿,這是壺主人李女士精心養育的結果。得知她一直泡荷香散普,看著細細的芽尖,嗅著似有似無的氣味,品上好幾杯才覺齒頰含香。原來這只小梨壺善解人意,還原出熟普的內涵與本味。
剛剛結束三月底的云南學訪,在緊張的行程中,踏上麗江的茶馬古道,還在四方街淘得一枚稱量普洱的蓮瓣紋飾老秤砣。經熟稔普洱的白家旺先生聯系,在大理拜會下關沱茶集團銷售經理杜總,席間聊到什么普洱配合什么紫砂壺,我分析不同泥料發茶效果,正如普洱茶也不是千篇一律地“寬壺悶泡留一半”,不同泥料與容量,針對不同茶品還需掌控好溫度與時間。最后我還特別舉例,作如上之“壺說普洱”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