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職工尋遍桂黔兩省48年尋得夢中百鳥衣
退休職工尋遍桂黔兩省48年尋得夢中百鳥衣
退休職工尋遍桂黔兩省48年尋得夢中百鳥衣
14日上午,張小抗在家里向記者展示了自己費盡心機找到的百鳥衣。這件百鳥衣質地為綠緞子,分為花衣和羽裙兩部分。花衣的下擺和羽裙均由24條長方形緞帶拼成,下部綴有白色的羽毛。據相關資料介紹,百鳥衣是苗、侗等少數民族的男式盛裝,主人只在重大節日和祭祀時穿著。因此,和這些民族的日常服裝只在局部以刺繡裝飾有很大的不同,百鳥衣的面料幾乎全部為刺繡所覆蓋,圖案繁復,色彩斑斕。因其完全靠手工制作,往往要花一年時間才能做成,尤顯珍貴。
張小抗說,1958年他還是小學生的時候,柳州市上演《百鳥衣》一劇,他好不容易央求父親給錢買票,才欣賞到了這出以苗族民間神話為藍本的歌舞劇。不過,劇中的百鳥衣為道具服裝,讓他覺得不過癮,從此他有了一睹真正的百鳥衣的夢想。長大后參加工作,每逢到融水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等地出差、旅游,他都要向當地人打聽百鳥衣的事,可惜始終緣慳一面。
去年退休后,55歲的張小抗開始籌劃自己的尋找百鳥衣之旅。他查閱了大量資料,得知目前大多百鳥衣已被各地博物館所收藏,僅貴州東南部還有一些散落在民間。今年4月16日,他懷揣從退休工資里省下的數千元錢,從柳州市乘火車到三江縣,然后多次轉乘班車,從富祿到貴州從江,每經過一個少數民族村落就要向當地人打聽百鳥衣的事。
3天后,他來到榕江,偶然得知一個叫月亮山的地方可能有百鳥衣。為此,他不辭辛苦沿羊腸小道爬上云霧繚繞的崇山峻嶺,到了一個位于山頂的苗族村寨,終于在一梁姓人家里見到了百鳥衣。這家人的百鳥衣已有數十年歷史,但依然完整簇新,色彩鮮艷。主人聽說他是從廣西柳州來的,被他的誠意打動,將百鳥衣賣給了他。雖然自幼的心愿得到了滿足,但張小抗回柳時已囊中空空。
這件百鳥衣上的圖案主要有錦雞、蜈蚣、花草等圖案,其中蜈蚣主要繡在裙帶上,而錦雞的形象遍布全身,難以數清,據說這就是百鳥衣名稱的由來。記者采訪時,張小抗興致勃勃地穿上百鳥衣,在客廳旋轉起來,衣袂飄舉的樣子讓人聯想到振翅的鳥兒,夢想實現后的快樂心情表露無遺。
記者向柳州市博物館館長程洲了解到,該市的博物館里也收藏了幾套百鳥衣,對了解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藝術具有一定的文物價值。程洲說,目前很多少數民族村寨的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幾乎沒有人愿去一針一線地制作百鳥衣了,這一民間工藝品瀕臨失傳,在廣西都難找到了。張師傅能找到這樣一件,確屬不易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