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派街頭畫“環境插圖”
學院派街頭畫“環境插圖”
學院派街頭畫“環境插圖”
中央美術學院師生創作的建筑工人勞作場景“環境插圖”
中央美院師生工棚邊“涂鴉”拓展公共藝術
望京南湖公園北側的一處建筑工棚近日成了一個小景點———偶然路過的人多半會突然停步,有人帶著孩子站在墻前照相,也有攝影愛好者主動來拍攝……這是因為工棚的墻面上出現了長達60米的的鮮艷圖畫,創作者中央美術學院師生稱之為“環境插圖”。
“環境插圖”
不是壁畫,也不是涂鴉
記者在現場見到,南湖公園北側建筑工棚簡陋的磚墻上,有建筑工人勞作的剪影畫,也有比傘蓋還大的安全帽,還有故意把畫繪制成“墻洞”的效果,“洞”的中間是夢幻一樣的家庭生活場景,似乎體現出建筑工人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
乍見之下,多數人以為這些圖畫是淘氣孩子的涂鴉之作,沒想到竟然是中央美術學院師生的集體創作。中央美院版畫系副教授尤勁東強調,他帶領學生到街頭創作的這些圖畫并非“涂鴉”,“我們的創作和涂鴉不同,首先我們不是隨意到街上畫,事前和工地負責人提出了我們的計劃;其次,我們的創作也不是即興,是有步驟策劃實施的,結合具體實施場地的功能、文化氣氛進行創作,而且這也是我們學院的一項研究課題。”
尤勁東還認為,“環境插圖”也不同于傳統的壁畫,“壁畫制作工期長,材料工藝復雜,是要長期保存的;而環境插圖造型簡潔,制作方式靈活,實施周期短,可以不斷修改和改變,更適合當代人的需要,因為大家對圖像需求是流動和變換的。”
戶外插畫
讓藝術走進日常生活
尤勁東在上世紀80年代以連環畫《人到中年》享譽全國,但是他承認,傳統的插畫藝術最近20年已陷入困境,因為社會和科技的發展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所以,很多藝術家也在探索插圖藝術的新走向。比如向環境領域中擴張,從書籍繪畫向公共藝術延伸,環境插圖應運而生。在國外,建筑上這種大型戶外插畫其實并不少見,但對中國百姓來說,它還是個新鮮事物。”尤勁東說。
實際上,去年8月,尤勁東和十多名學生已經在中央美院城市設計學院的高層教學樓墻壁上進行了大型戶外插圖制作,當時在作為文化中心的北京還是頭一次。那時畫的是時尚的青年人群像,和大學的氣氛相配合。今年4月,他帶領學生到南湖公園北側的建筑工棚外第二次“環境插圖”實踐,“因為這里是一個居民區、民工工棚和商業點交叉的地方,所以我們設計的畫面也包括家庭休閑的場景、理想以及建筑工人工作情景等等,各種人都可以找到共鳴。”
中央美院版畫系第六工作室學生韓嫻參與了“環境插圖”的創作。她說在創作時就引起很多人好奇,有幾家裝飾公司的人還主動過來遞名片,說有機會可以合作。尤勁東也說他們有推廣環境插圖的計劃,希望能向室內裝潢、大型戶外建筑外觀設計方面發展。(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