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銀為貨幣有千年歷史 海南老銀幣價值獨特
以銀為貨幣有千年歷史 海南老銀幣價值獨特
以銀為貨幣有千年歷史 海南老銀幣價值獨特
時間:2006-05-16 14:41:00 來源:
市場
>以銀為貨幣有千年歷史 海南老銀幣價值獨特
 |
國際白銀市場不斷創出價格新高,帶熱了沉寂已久的銀幣市場,由于目前還沒有買賣白銀的渠道,所以投資銀幣成為很多投資者的選擇。而海南老銀幣因其濃厚的特色更具投資收藏價值
近來,在國際白銀市場價格的帶動下,不但紀念銀幣,年代久遠的老銀幣也呈現少有的強勢上揚態勢。作為一個孤懸南海的小島,曾經在島上流通的銀幣五花八門,讓人嘆為觀止,極有濃厚的海南特色和收藏價值。
海南銀兩有千年史
以銀為貨幣,在海南已有千年歷史。據中國金融出版社1992年版的《海南歷史貨幣》一書記載,海南使用銀兩貨幣始于唐代。當時,由于島內商品貨幣經濟不發達,銀兩常被作為財富儲存起來,或作為首飾、工藝品的加工原料。直到宋代,銀兩才成為向朝廷上貢的代金及民間大宗貿易收付的貨幣。清代實行銀、錢平行本位制,“大數用銀,小數用錢”在海南流行數百年,直至民國廢兩改元后,才退出流通市場。
我國自鑄的銀幣有銀元和銀毫,在海南都曾流通過。銀元在海南俗稱“光銀”、“光洋”,始鑄于十五世紀的歐洲。1890年,廣東首先開鑄“光緒元寶”銀元,抵制外國銀元流通,此后戶部和各省也紛紛設廠鑄造。民國初年,銀元成為“國幣”,有“袁大頭”、孫中山像帆船銀元等。1949年,國民黨政府廣東省第一造幣廠遷來海南,鑄造仿“袁大頭”九年等紀念幣銀元。
銀毫在海南又稱為“毫子”、“銀子”,是1912年廣東省鑄造的地方貨幣。1924年,廣東軍閥鄧本殷在海南設廠仿鑄3000萬元數額的“八屬低毫”,在欽、瓊、崖、高、雷、兩陽等地強制使用。1935年,國民黨政府幣制改革,一度禁止銀元、銀毫流通,但在海南民間仍禁而不絕。直至海南解放后,人民政府計價收兌銀元,銀元才逐漸退出流通領域。
外國銀幣島內泛濫
相比內地銀幣收藏,海南銀幣的一大特色就是外國銀幣的流入。在鴉片戰爭前,西方傳教士和商人就到島上活動,加之海南人下南洋謀生的群體逐漸擴大,外國銀幣很早就在島內流通。最早流通的銀元有西班牙的本洋銀元和墨西哥的鷹洋銀元,在海南分別稱為“番銀”和“鳥仔光銀”,后來流通的銀元還包括英國維多利亞女皇銀元、站人銀元、安南銀元、日本明治龍洋銀元、海峽殖民地銀元、荷蘭銀元、奧地利銀元等。
1947年,外國銀幣與民國銀元都是當時海南主要的流通貨幣,所以又叫“硬通幣”。藏家張書裔退休前,是中國人民銀行海口中心支行的老干部。他記得,當時國民黨政府雖推行法幣、金圓券等紙幣,但海府地區仍使用港幣、美元,文昌、瓊東、樂會等縣都用馬來西亞銀幣,西線一帶地區則以銀元為主。
海南島解放后,禁止外幣計價流通,由中國人民銀行按牌價兌換,外國貨幣在島內的自由流通狀況才宣告結束。當時,我國約80%的銀幣和黃金都收回人民銀行。張書裔告訴記者,1953年,僅他在中國人民銀行文昌支行經手的銀元就約3000萬個。可見,銀幣在海南流通數額之巨。
價格不斷攀升
有人說,銀幣是貴金屬的藝術,它體現了設計之美、壓印之美、雕刻之美和本色之美。由此,投資銀幣也是投資附生在貴金屬之上的藝術價值,因為它凝聚了造幣流水線眾多藝術家、工藝師的智慧和勞動。
由于我國銀幣幾乎未經人為炒作,長期以來價格一直較平穩。隨著集幣熱的升溫,銀幣價格也在悄悄地向上攀升。近幾年來,各地舉辦的錢幣拍賣會上屢屢有銀幣被拍出好價錢。1999年的上海市第五屆錢幣拍賣會上,一枚品相很好、存世極少的“民國21年金本位半元銀幣”被以30.8萬元拍走。2004年,一枚“安徽省造光緒23年庫平三錢六分銀幣”樣幣,被一位美國買家以50萬元從易趣網上拍走,創造了國內錢幣藏品在線拍賣的新高。
目前,錢幣收藏界一般將各種銀幣分成七個等級,一級品檔次最高,七級品檔次最低,目前錢幣交換市場上常見的大部分都是七級品,五級以上的就較為少見了。其中,一級極珍;二級極貴;三級極罕;四級極稀;五級稀少;六級較少;七級較多。
省收藏家協會秘書長何翔說,在錢幣收藏市場,銀幣是投資首選。銀幣的潛在投資價值不可低估,從長遠看,老銀幣的獲利空間也絕不在現代幣中的各種熱門品種之下。因此,收藏和投資海南老銀幣,當有良好的市場回報。據何翔介紹,海南銀幣收藏隊伍在不斷壯大。除個別極其珍貴的銀幣版別,大部分銀幣品種已被海南藏家收藏。
收藏當理智慎行
收藏銀幣,收藏者應對中國近代老銀幣的發展歷史、主要品種、存世數量、價格高低和真偽特點等基本知識有所了解,其中以辨別老銀幣的真偽最為重要。
專家建議,初涉老銀幣收藏圈的人,難以全部掌握這些錢幣收藏的專業知識,因而宜從一些低檔銀毫子和普通銀元入手。因為這類老銀幣的存世量還較多,售價也不高,初涉者比較容易入門。同時還應該購買和閱讀一些老銀幣收藏和鑒賞類書籍,在鑒別老銀幣真偽時進行比較參考。
若想成為一個理智的具有一定高檔老銀幣數量的收藏者,最重要的還需多多實踐,從中積累自己的收藏經驗,提高自己的收藏能力,從而逐漸成為一個理智的老銀幣收藏者。
如何鑒別假銀幣
藏家張書裔與金銀錢幣等打了一輩子交道,總結出鑒別真假銀幣的秘訣:聽聲、掂重、看色、滴硝酸。
聽聲音。用一個指尖向上輕輕頂住銀元的中央,用另一枚銀元撞擊這枚銀元的邊緣部位,發出的聲音輕脆,柔和,是真銀元。如聲音發出尖而高,帶有銅聲,是含銅很多的低成份假銀元。如聲音低而嘶啞,周邊不一致,就是包皮、挖補的假銀元。
掂重。銀元的標準重量應是26.5克,成色88%。正常的銀元經過流通磨損后,重量也應達到25.8克。凡是重量低于25.8克、成色低于84%的,不是洗版、銼邊、包皮、挖補銀元,就是假幣。
看色。看外形結構,注意觀察銀元的顏色、花紋、圖案、大小、厚薄等是否正常,有無經過酸洗、銼邊、包皮、挖補的痕跡及是否私版銀元等不正常現象。一般地,銀元色澤白中泛黑,如果色澤太白,就有可能是銅。
滴硝酸。將銀幣在試金石上擦拭出痕跡,然后在擦痕上滴入鹽酸和硝酸。這時,如果是真幣,擦痕上的混合液體呈乳白色,偽幣則呈無色透明狀。如果銀幣含銀量不足,鹽酸和硝酸的混合液體也呈現乳白色,但不夠濃郁。含銀量越少,其濃郁度就越低。
收藏小竅門
購進銀幣后,對幣面上的“包漿”不可隨意擦去,保留完好的銀幣包漿將更有價值。對污跡銹蝕十分嚴重的銀幣可放在醋或明礬水中浸泡一段時間后,再用橡皮擦拭除污,并放在清水中漂洗揩干后,裝入硬幣冊或塑料袋內。這樣不僅便于保存和收藏,還便于交流觀賞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