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溫縣陳家溝遺址考古發掘取得重要收獲
河南省溫縣陳家溝遺址考古發掘取得重要收獲
河南省溫縣陳家溝遺址考古發掘取得重要收獲
今日從河南文物部門傳來消息稱,河南溫縣陳家溝遺址考古發掘取得重要收獲,目前共揭露面積四千九百五十平方米,清理出龍山文化、兩周時期和漢代灰坑四百八十余座,各個時期墓葬五十五座,龍山時期壕溝二條,東周時期陶窯八座,出土和修復了陶、石、骨、蚌、玉、銅、瓷等不同質地的文物三百余件。
去年四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開始對焦作市溫縣陳家溝遺址進行了考古勘探和發掘。其中龍山文化遺存發現不多,目前揭露的遺跡現象有壕溝、灰溝和灰坑,主要分布在遺址南部和中部。出土遺物主要是陶器,有少量石、骨、蚌器和螺螄殼。
西周時期的遺存在遺址的各個部分都有發現,文化層多被晚期破壞,只留下一些遺跡,主要是灰坑和墓葬。西周灰坑數量不多,以圓形坑為主,出土物不太豐富,其中出有較為完整陶鬲二件。西周墓葬目前共發現五座,均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五座墓葬全部都有隨葬品,大多放在頭部,以鬲、簋、豆、罐等實用器的不同組合為主,還有少量長條形蚌飾、小銅飾、玉玦殘片等。
東周時期遺存最為普遍,分布于整個遺址,出土物也最為豐富。目前發現的主要遺跡有陶窯、墓葬、馬坑、灰坑、居穴等。其中一座墓葬是該遺址發現的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一座墓葬,在它的東部還有一座陪葬馬坑。東周時期的灰坑數量眾多,有一些灰坑中出有完整的人骨架和動物骨架,另外還發現了加工制作石圭使用后的石料廢棄坑。
漢代遺存在該遺址中也有發現,主要分布在中部與東部,個別探方內堆積有地層,其他的多為灰坑和水井等跡象。
遺址內還零星出有唐宋時期的銅錢和瓷器等。銅錢主要是“開元通寶”、“皇宋通寶”、“政和通寶”、“天禧通寶”等,瓷器主要是碗、碟類,玉璧底,多施黃釉、豆綠釉等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