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嫵諾攝影及裝置作品在798展出
沙嫵諾攝影及裝置作品在798展出
沙嫵諾攝影及裝置作品在798展出
時間:2006-05-13 14:30:00 來源:
市場
>沙嫵諾攝影及裝置作品在798展出
 |
沙嫵諾“肖像&生活靜物畫”攝影及裝置——“"CHINA/拆那”展覽
開幕時間:5月13號 星期六 15:00 706空間(798廠內)
“干預”現場裝置攝影展
持續至5月21號,意中藝術工作室(798廠內)
在巨大的、沒有經過裝修的、使人混亂的706空間中,沙嫵諾(出生于俄羅斯,后移居到倫敦和愛爾蘭,現在北京居住工作)將展示她的裝置作品“肖像&生活靜物畫”,這個包含了76 張攝影圖片和混合媒體的現場裝置作品,是她在2006年制作的。
在來到北京后不久,也就是大約一年之前的一天,她徘徊并迷失在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區,這里被典型的溫暖又熙熙攘攘的街道生活所包圍。一年后,她偶然地重新出現在相同的地方 ,卻發現這里早已是人去樓空,那擁擠的、充滿了活力的小巷,只剩下了荒蕪、殘破和寂靜。拋開了拍攝動人的但卻含有淡淡懷舊色彩的都市殘垣和健在的居民的想法,她開始在廢墟里漫步,讓遇見的那些人給自己拍照。她在廢墟中的漫步成長為一種熱烈的人性經驗,吸引著她在與居民和過路人的短暫如插曲的相逢中拍攝照片。通過拍攝,藝術家對那些 ‘錯位’的居民產生了一種短暫卻熱烈的感情。
“肖像&生活靜物畫”對這些攝影的展示,以及在706空間內對她從都市廢墟中收集的物品進行的類似于田野考古的現場裝置的再創造。
正在意中藝術工作室展覽的“干預”是她在英國的考古現場的四個灰坑上制作的裝置的圖片記錄展,這個項目突出了人類和考古對土地的干預。考古發掘和對土地的干預都有點類似于在人體上進行的外科手術,包含了切割、消除、清潔和縫合。在藝術家利用了考古的常用工具和物品對考古現場進行了個人化的干預之后,發掘現場呈現出被包裹、被限定、被縫合的景象。除了對每一個灰坑的記錄,這個展覽還展示了每一個裝置作品細節的圖片的組合。
“肖像&生活靜物畫”從許多方面來說是“干預”的理所當然的發展,反映出急速變化中都市的考古,藝術家像重新創作了一個‘灰坑’似的,展示出自己在胡同里收集的物品,然后用黑色的網和紅色的線將它們包裹及縫合起來。
這些物品共有一張床,一個沙發,一臺風扇,一個燈籠,一雙鞋等,曾經是在胡同里的日常生活用品,是某個不知名的人的生活的一部分,它們靜靜的在土地里像黑色的尸體,已損壞的器官被播種在一起,成為了土地的記憶。
下面是沙嫵諾在CHINA/拆那的展覽的畫冊寫的文章的一部分:
觀察院兒式房屋被毀壞的過程讓我想起了“老人們”擁擠在醫院的走廊里,依次等待進入手術室接受治療的情景。
“手術”步驟是多樣的。首先去掉墻,像是脫掉保護人體的“衣服” 。移走了局部受損的天花板和墻,留下了白色的內墻孤零零的站在廢墟中,殘存的大梁和橫木像分隔了白色的墻表面,就像分隔人身體上的疤痕,赤裸裸的立在窺探的眼神中,無比尷尬。
在“手術”的最后階段,建筑物平行于地面,房子被一點一點地拆毀,好的材料在過程中循環使用,留下的灰塵和碎石瓦礫堆成的人工小山。在被毀壞的地區上生成了新的風景。然后,為了防止灰塵的飛散,這些小山用黑色的網包裹著,就像巴扎傷口的繃帶。就像是西藏的天葬一樣,這些建筑物回到了他們狀態,灰……塵……
同樣, 76 張“肖像”是用拼接的方式組合到了一起,呼應了“干預”里面的細節拼接。每一部分都是藝術家在胡同中濃厚的個人經歷,也是永恒的記憶的訴說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