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卡拉博物館水晶珍品欣賞
巴卡拉博物館水晶珍品欣賞
巴卡拉博物館水晶珍品欣賞
時間:2006-05-13 14:36:00 來源:
市場
>巴卡拉博物館水晶珍品欣賞
 |
作為中法互辦文化年的后續活動,在“于北京相遇”系列活動(Meet in Beijing)計劃的框架之內,巴卡拉受中國美術館的邀請,將于2006年4月21日到6月12日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公眾展示其珍品收藏。
巴卡拉公司有一個古老的傳統,那就是組織國際文化展覽,并通過展覽在巴卡拉和重要的裝飾藝術運動之間建立聯系,與外國的藝術影響建立聯系。
一件水晶器物的完美,在于水晶的質量,在于根據水晶的形狀而決定做成什么器物,也在于和諧的設計圖樣。水晶雕刻和琢磨工匠無可比擬的技藝造就了帶有傳奇色彩的水晶器物的完美。工匠們巧奪天工的美譽代代相傳,他們的手藝使他們獲得了多種大獎。十九世紀后半葉以來,每次舉辦萬國博覽會,巴卡拉的器物都會獲得金獎,巴卡拉的品牌由此而獲得了國際美名。
1867年,巴卡拉推出一個七米多高的水晶噴泉……獲得金獎……
1878年,巴卡拉推出了一項宏偉計劃,要用水晶打造一個五米高,五米直徑的圓形廟宇。這個水晶的神廟在萬國博覽會上展出,并再一次獲得金獎。我們今天會覺得這樣的舉動未免荒唐,但在當時,這個精工打造的神廟表明了巴卡拉水晶工藝的工匠們,在打造技藝上所具有的無限可能性。
中國的啟示
法國及法國的裝飾藝術一向為偉大中國的文化和美學所吸引:中國的文化和藝術有著豐富而永恒的風格語匯,線條清楚而簡單,有著簡潔和淡泊的美,顏色具有巧妙的象征和表意作用,外形清純而強烈,材料真實。
在巴卡拉公司,歷代設計人員受中國藝術的啟示,設計出了一些非常有價值的器物,接近抽象的美,具有東方的特色,以及一些動物圖案和珍貴的珠寶,等等。
展覽主題
展覽的主題以水晶形成過程的四個基本的,必不可少的元素為基礎:水,火,土和氣。巴卡拉的器物是用水晶琢磨而成的,而水晶則是通過這四種因素從根本上發生內在的變化形成的,水晶是巴卡拉品牌的根本。
三個大的主題為:光的藝術、創造的藝術和法國式生活的藝術
光明,是巴卡拉的品牌文化和戰略的一把陽傘
水晶,是“光”和“明”的主題天地。
光,是夢、神奇和魅力的象征。
巴卡拉是法國第一家水晶制品廠,從1827年便推出了水晶的燈具。一提到巴卡拉,人們就會想起巨大的,有歷史意義的水晶吊燈。2005年,巴卡拉制作了有250支光的水晶吊燈,成為燈具系列中的重要藏品(此處配250支光的水晶吊燈)。
1930年發生過一件事,后來傳成了佳話:古印度瓜寥爾的土邦主(Maharajah de Gwalior)從巴卡拉的工廠里定制了一具水晶吊燈,燈具吊裝之后,發生了一件意外的事。他的宮殿屋頂本來不適合吊裝這么重的東西,所以燈具剛一吊好,便整個塌落了下來。剛買的吊燈也被摔成了一堆碎片。土邦主生氣了,命令人們重修頂棚。修好之后,他想試試這回的頂棚是否結實,便讓象群中最重的一頭大象在上面走。屋頂安然無恙,于是土邦主又向巴卡拉的工廠定購了一個一模一樣的吊燈。
“燈光的藝術”展廳里最精彩的兩件展品:一對三色雙層水晶燭臺(藍色,乳白色和金黃色)。這是一件最近(2004年)收購的新藏品,其來源不明。目前正在研究,以確定其來源。到目前為止,這一對燭臺只在巴黎大宮經整修后于2005年重新啟用時展示過一次。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