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倫敦的中國古董交易市場
聚焦倫敦的中國古董交易市場
聚焦倫敦的中國古董交易市場
在17世紀締結官方貿易合同前,英國早已通過絲綢之路和海上貿易與中國有了往來。時至今日,3個世紀已經過去,縱觀歷史,兩國之間的往來推動了雙方的發(fā)展。英國人非常喜歡中國的藝術品,歐洲的皇宮用中國的古董來裝飾;在民間,由去往中國的海員帶回的中國古董被保存了下來。英國政府修建博物館收藏中國的藝術品,并慢慢培養(yǎng)出了一批本土的懂得鑒賞中國藝術收藏家。倫敦成了拍賣行和私人業(yè)主經手中國藝術品的市場。基金會、拍賣行、商人經常交流在中國文化方面的知識,久而久之在倫敦云集了眾多在中國藝術方面頗有造詣的行家里手。
歐洲品位與中國收藏
英國的中國古董市場已經有幾個世紀的歷史,市場形態(tài)起起伏伏,主要形成了2個大的分支:一為由歐洲商人控制,市場的寵兒都是那些迎合歐洲品位的。瓷器是他們的最愛,書畫作品常常被忽略,因為西方人看不懂中國漢字,難以理解其中的玄妙所在。直至10年之前,歐洲的市場漸漸地為中國收藏家和商人把持,書畫才成為古董市場上的搶手貨,當下的熱點集中在明清時期的宮廷收藏品。另外,西方人更愿意收藏出土的文物,而中國收藏家則垂青玉器、青銅器。
東西方對于文物的不同理解導致如上所說的所選擇收藏的物品不同,同時在選擇的考慮上也頗不相同。歐洲商人更加看重孤品、質量、保存狀況和真實性。其中真實性無疑是最重要的,常常會有基金會花巨資來鑒定真?zhèn)巍.斎唬唾|量而言,精美的復制品有時也可能有不錯的市場。藝術品保存的好壞也能決定一部分的價值,有裂痕的瓷器的價值將僅有完好時的十分之一。當然,破損的孤品遠比那些保存完好卻常見的藝術品來得值錢。藝術品的年代同樣重要,年代久遠的復制品比年代近的復制品價格高。那些拙劣的贗品,不管新舊,統(tǒng)統(tǒng)不值一文。
古董店與拍賣行
中國收藏家和商人把持中國藝術品市場,越來越多地注入東方的品味。中國收藏家時下更喜歡在拍賣會上競購而不是從商人的店中購買,因為拍賣這一形式讓他們覺得安全,能保證質量。商人也樂衷于把最好的藝術品送去拍賣行,因為這樣商品的價格將被抬高不少。當然,商人通過拍賣得到的一大部分錢也將交給拍賣行作為傭金。同時買家也要付之傭金,這樣算下來在拍賣行所競購的商品將比市價高出至少百分之三十。
其實,商店出售的藝術品也不是人們認為得那么不可靠。至少在英國所有的藝術品交易受英國法律和Trade Descriptions Act的保護。出售的商品必須是真實的、可信的。一旦交易單上確認的是中國古董,但買家如果能證明其實質與買賣時的保證不符,那賣家就得全額退還貨款。
現(xiàn)在英國商人的做法就比較合理:與潛在的中國收藏家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系。當商人了解到買家感興趣的物品時,就可以盡力搜尋符合標準的貨品,并以互惠互利的價格成交。這不僅讓交易十分順利,在與商人打交道的過程中,買家也會了解到更多關于中國藝術品的知識。
投資Tips
雖說中國古董在歐洲和亞洲的其他地區(qū)也是市場的寵兒,但中國古董的市場還是集中在倫敦、紐約和中國的香港、臺北地區(qū)。在倫敦,多年以來已經形成了一個成熟的市場,有很多知名的藝術品商人。想要投資藝術品市場的人必須了解市場上可得的藝術品的分類,然后選定自己投資的類別。
7月份是中國藝術品拍賣流通的主要月份,11月則通常有為期10天左右的亞洲藝術周,這2個月份去逛一下都是上乘之選。在這兩個時段,除了可以逛一下散布在倫敦的各個古董商店,同樣蘇富比(Sothebys)、佳士得(Christies)、伯罕斯(Bonhams)三大拍賣行會有6場亞洲藝術品拍賣專場。競拍的藝術品會有瓷器、玉器、象牙制品、漆制品、石雕、木雕、金屬器皿、紡織品和繪畫。其中不乏中國宮廷珍寶。同時,有一些與中國文明相關聯(lián)國家的藝術品也會參與競拍,諸如日本、韓國。最重要的一點,所有的競拍物可供買家檢查和比較價格。此外,還會有宴會、講座、博物館展覽可以參加,可以利用這些機會與其他收藏家和商人交流,會對日后的投資起到幫助。
對于收藏中國古董愛好者來說,找到合適的賣家至關重要。關于這方面的信息,可以從倫敦亞洲藝術網(A s i a n A rt i n L o n d o n)網站上找到相關信息。雖然不能囊括全部,網站上可以鏈接到大多數(shù)知名古董商的網站。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