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鼎春拍亮點四現實主義油畫
中鼎春拍亮點四現實主義油畫
中鼎春拍亮點四現實主義油畫
北京中鼎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06中國藝術品春季拍賣會將于2006年5月28日在北京亞洲大酒店隆重舉行。此次中鼎春拍以油畫為主,國畫并行,拍品無論從精度還是廣度來說都為近年所少見。為此,我們將在近一段時間里將中鼎國際此次春季拍賣會的諸多亮點一一呈現給廣大藏家。
中國美術館剛剛結束的“現實主義之路——七人油畫展”,可以說是摩肩接踵、觀者如山。這次成功的展覽,引起了整個中國油畫界的關注,而這七位畫家的作品,也必將在藝術品市場上受到更多投資者的關注和追捧。在此次中鼎國際春拍上就有其中三位畫家的三幅代表作品參拍,下面我們就為廣大藏家一一介紹這三幅油畫。
首先就是在此次中鼎春拍上最為引人關注的一張現實主義油畫精品,徐唯辛的“礦工系列”之《礦工劉向財》。自從徐先生的《工棚》獲得第十屆全國美展銀獎之后,他的現實主義油畫就逐漸被油畫界所認識和關注,而他也成為了中國現實主義油畫的代表人物。
徐唯辛,1958年生于新疆烏魯木齊。1978年考入西安美術學院,1985年考入浙江美術學院油畫系讀碩士研究生,1988年畢業創作《馕房》獲首屆中國油畫大獎。1999年《酸雨》獲“第九屆全國美展”銅獎,并入選“20世紀中國油畫展”。2004年《工棚》獲“第十屆全國美展銀獎”。油畫被多家機構與個人收藏。現為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教授,院長助理,繪畫系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油畫藝術委員會秘書長。
在當代中國油畫界,徐唯辛是一位極為引人注目的中年實力派畫家,他的現實主義油畫頗受好評。自上世紀80年代末期始,在畫壇中唯美的東西成為主流,甜俗之弊泛濫,功利、實惠、市場成為多數畫家創作的引力,繪畫的現實主義傳統被極大的弱化了。徐唯辛則反其道行之,高舉現實主義大旗,倡導畫家要介入社會,要用自己的畫來發言,他的力作《酸雨》,《工棚》,《打工圖》,《礦工系列》,關注社會,描寫現實,揭社會之痛,體現了他獨到的眼光與不凡的境界。
徐唯辛受過系統的學院訓練,他先后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師范系和浙江美術學院油畫系硏究生班,獲碩士學位,掌握了堅實的造型基礎。這段學歷對他的藝術成長十分重要,但同樣珍貴的是,在青年時期他作為“知青”在農村勞動過三年,并在基層做過群眾藝術的普及工作。他對生活在底層的勞動大眾的了解,對他后來的藝術方向影響很大。在實踐中,他懂得了藝術與社會、與大眾的關系。他認定包括從西方引進的油畫在內的美術創作,“負有積極參與中國社會進程的責任。”(徐唯辛:《隨筆幾則》)在人們大談藝術的“現代性”,排斥或否定寫實主題性油畫,并模仿西方現代主義的風格樣式時,他發表意見,認為在當今中國社會具像寫實油畫還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認為“題材的選擇相對于純粹的形式探索更具有重要意義”。他主張用理性的精神來描繪社會現象,以“表現畫家的思考和人文精神”。他說:“這是中國寫實繪畫的出發點,也是從事具像寫實繪畫藝術家的驕傲。”(同上)總之,徐唯辛是一位善于思考、勤于探索的寫實油畫家,他有高度的文化自覺性。
在表現當代社會問題的油畫作品中,徐唯辛不滿足于表面現象的描寫,而是通過表現人的感情和內心活動來引起人們對問題的關注和思考。在縝密的構思、嚴謹的寫實中表現人物的神韻,是徐唯辛藝術風格的鮮明特征。他的創作態度嚴肅、認真,他的作品都是以自己的生活體驗為基礎,是有感而發。他不斷研究藝術規律和大型油畫的創作原理,辨證地處理題材規定性與創作過程中偶發性的復雜關系,善于因勢利導地處理畫面;他在反復修改的過程中增加質材和感覺表現的厚度;他精心經營形與色的關系,注意畫面的整體色調。他的作品既有大的視覺效果,也經得起人們反復的推敲與琢磨。
———摘自《現實精神和品格——徐唯辛的油畫藝術》邵大箴
忻東旺是此次現實主義七人油畫展中最年輕的畫家,同其他六位畫家一樣,他對中國現實主義油畫的探索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忻東旺1963年生于河北康保。1986年畢業于山西省晉中師專藝術系,1994年結業于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第七屆油畫研修班。現為天津美術學院油畫系副教授。重要參展:1994年“第二屆中國油畫學會展”、1997年“中國油畫肖像百年藝術展”、1997年“走向新世紀·中國青年油畫展”、1999年“當代中國水畫·油畫風景展”。曾獲獎項:“第三屆中國油畫年展”獲銀獎、“走向新世紀·中國青年油畫展”獲優秀作品獎、“第九屆全國美展”獲銅獎。
忻東旺的筆觸帶有不加掩飾的笨拙和滯重,他說他畫待業民工的筆法是“來源于民工用抹子泥墻的感覺”。這顯然不是畫家對自己繪畫技法的戲劇性比喻,而是透露了他作品中的人物與他作畫的技法之間,在氣質和“表情”上的一致性。以質樸而具有個性色彩的寫實手法,創造了新穎的低層民眾形象,這是忻東旺對當代中國繪畫的歷史性貢獻。
———摘自《現實主義風格的探求與擴展》水天中
巧合的是,在此次中鼎國際春拍中參拍的作品,正是忻東旺的一幅描繪“用抹子泥墻”的工作的《蓋房》,該畫作發表于《武夷印象·中國油畫家風景寫生作品集》,并于2003年在福建省畫院、山東藝術學院、上海油雕院、天津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巡回展出。該畫為忻東旺并不多見的一幅風景寫生小品,但即便是寫生,畫家仍不忘體現其現實主義的特色。畫家用其特有的“用抹子泥墻的感覺”的筆法,用遠景的視角,表現了一座山腳下的小村莊中樸實的農民蓋房、砌墻的場景。但正是這樣簡單而樸實的場景,卻讓觀者感受到一種完全不同于現代都市忙碌生活的超然與寧靜的欣慰。樸實的筆法與樸實的畫面,讓人們感受到了一位現實主義畫家對現代社會中少有的樸實的心靈的追尋。
最后,我們要為大家介紹現實主義畫家中為數不多的風景畫家之一,陳宜明。陳宜明:1950年12月20日生于上海,1976年進入哈爾濱畫院,1984年畢業于中央美院油畫系高研班,1985年進浙江美術學院執教至今,現為: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副教授,中國油畫學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浙江分會理事,《走進新世紀——中國青年油畫展》全國評委。1979年第五屆全國美展獲金獎。1980年第二屆全國優秀連環畫評獎獲金獎。1981年第二屆全國青年美展獲銀獎。1984年第六屆全國美展獲銅獎。1989年首屆全國油畫精品大賽獲銀獎。1989年赴日本參加第五十七屆亞細亞美術交友會開幕式。1991年慶祝建黨七十周年浙江省美展獲銅獎。1994年第八屆全國美展浙江展獲銀獎。1996年赴巴黎國際藝術城進修,參加藝術城舉辦的聯展。1997年慶祝香港回歸全國主題性美術創作獲優秀獎。1999年參加中國當代油畫名家百人小幅畫展。1999年參加第九屆全國美展。
陳宜明是一位文革以后成長起來的畫家,當年他與他的同伴以非凡的勇氣和才能創作出一批反映文革和知青題材的作品,受到美術界同行們的普遍關注。十幾年過去了,當時的年青人已邁過不惑之年。面對目前五花八門的各種新潮藝術,陳宜明以理性的思考和平靜的心態堅持不懈地在他自己地軌道上從事藝術實踐。他常常沉迷在自己幻想的境界中,精神的自我期望很高,行為又常常為力不從心而煩惱,但他堅持在平淡的生活中去發現畫意。探尋堅實又樸素的藝術語言。近幾年來他創作出一批反映他自己周圍生活的油畫作品,為中國油畫的發展,為中國油畫走向世界作出新的貢獻。
此次在中鼎國際參拍的陳宜明的油畫是他的現實主義風景油畫的代表作。畫家90年代創作的《夏日》、《庭院》、《今日天氣好》等系列作品,似乎在擺脫歷史的陰影,進入一個明朗和親近的空間,但我們仍然可以從他的平和與親切中,分辨出一種廣闊的思索。近年所作塞外風景,是這種思索的擴展,他希望“以自己的心靈與大自然對話”,希望觀看他繪畫的人與他一起接受“自然精神的凈化與撫慰”……
以上就是對此次中鼎春拍中現實主義油畫三張代表作的點評,我們相信,在現實主義油畫日益為中國油畫界所關注的今天,此次中鼎春拍的現實主義精品必然會為市場所重視。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