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日淘寶獲疑似唐朝帛畫
中國在日淘寶獲疑似唐朝帛畫
中國在日淘寶獲疑似唐朝帛畫
中國海外淘寶團近日在日本東京有驚人收獲,發現據認為是唐代宗時期的密宗帛畫,如果鑒定屬實,其價值不可估量。
據新聞晨報報道,5月4日是日本全國古玩博覽會舉行的首日,中國“淘寶兵團”進軍會展,在數十萬件藏品中吹沙拾金。直到當日中午時分,藏家們依然沒有高價值的收獲。就在“淘寶兵團”回到底樓集合時,來自上海的朱先生突然不見蹤影,20分鐘后,他才拎著包出現在大家面前。“密宗帛畫就是那時發現的——當時我幾乎沒有發現滿意的東西,有一點失望,走出會場后又有點心不甘,就返回去看了兩眼,沒想到攤主向我出示了這件讓人震驚的寶貝。”
朱先生曾于2001年赴四川學習藏族文化數月,后又前往藏區德欽縣學習密宗畫——唐卡。對藏傳佛教非常了解的他一眼就看出,這張在日本人看來臟兮兮的破布正是一張古代密宗帛畫,其歷史年代十分久遠。雖然拿不準畫幅左上角“廣德元年癸卯”的具體時間,但在朱先生的印象中,這不是日本的紀年方式。簡單的討價還價后,他立即“拿下”了這幅古畫。
5月5日晚,朱先生向故宮博物院書畫專家潘深亮(曾任故宮書畫組組長)及一同赴日的眾多中國藏家展示了這幅古畫。這件薄如蟬翼的絲織品被小心翼翼地在榻榻米上展開,人們看到,它已經腐痕斑斑,邊角許多地方都已經蝕去,但畫面主題保存還算完好。現場專家和專攻佛像的藏家都認定,此畫為藏族唐卡——即小乘佛教密宗宗教畫。
該古畫最重要的時代特征是,畫面左上角有漢字題款(其中部分已隨腐蝕的帛布散佚),可辨認的內容為“……貴者泰一……泰一佐曰五帝……為壇開八通之鬼道……一太牢……廣德元年癸卯”。通過互聯網檢索得知,廣德元年癸卯為公元763年,當時的皇帝為唐代宗。
在潘深亮的帶領下,數字資深文物藏家通過目測、觸摸等手段,對畫幅進行了初步鑒定。大家排除了畫為后代人在古代絲織品上繪制的可能性,“是用礦物質顏料畫的,腐蝕的地方依然有顏料痕跡,這不可能是后畫上去的。而且織物背面也有題款浸透的痕跡,”潘深亮說。藏家們認為,該畫畫面極具神韻,題款書法雖非名家大作,但筆法飄逸灑脫,非現代人所能模仿。一個多小時的鑒定,在場的專家均未發現任何偽造痕跡。
潘深亮認為,“唐朝的東西就是一片紙都是寶貝,如果真是唐代宗時代帛畫,又是沒有發現過的早期密宗作品,可能填補研究空白,在國內文物界將引起轟動。不過,它也存在是近代仿造的可能,那其文物價值就要大打折扣了。最終確定其年代的重要因素,是碳定年檢測結果——如果碳定年認定絲織品是唐代或更早年代的,那就相對穩當了!”
5月10日上午,藏家朱先生一行來到中國國家博物館,文物鑒定征集室書畫專家張燕燕出面對“密宗帛畫”進行了鑒定。通過光學鏡片分析,張燕燕認為該畫的編織方法與唐朝織物不符,不如唐朝絲綢精細。“但是,這不能成為否定其年代的確定證據。”——當時漢族地區的編織技術已爐火純青,非其它地區人民可掌握,而此畫可能是少數民族地區出產的織物。此外,張燕燕認為帛畫的題款不像漢人的傳統書寫風格,“不排除吐蕃畫匠所作的可能。”
張燕燕認為,畫為古物無疑,但要最終確定帛畫的年代,需要召開專家論證會。經過努力,朱先生已與國家級文物鑒定單位取得聯系,將邀請藏傳佛教、唐卡、絹帛畫等方面的專家組成鑒定組,于近期對帛畫進行鑒定。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