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路氹歷史館”開幕
澳門“路氹歷史館”開幕
澳門“路氹歷史館”開幕
展示澳門離島歷史文化
寂靜的澳門離島――氹仔老街,七日中午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醒獅起舞。為展示路氹歷史及離島小漁村面貌,推動鄉土歷史教育,澳門特區將具有八十多年歷史的海島市政廳大樓,改建為“路氹歷史館”,幷于昨天隆重開幕。
澳門特區民政總署管委會主席劉仕尭開幕致辭說,“路氹歷史館”本身就是氹仔和路環島歷史的一部分, 為保存及弘揚離島的歷史文化遺產,配合氹仔舊城區的發展,“路氹歷史館”將讓市民和游客對澳門離島有更確切的認識。
路氹歷史館樓高兩層,占地六百三十八平方米,其中第二展室展示首次在氹仔進行考古發掘的“氹仔前海島市政廳地下室石結構遺址”及文物,有近百年歷史,是澳門考古史以來首次完全由澳門人主持的考古發掘,亦為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后首次考古發掘,意義深遠。
第一展室為“路氹考古”展區,主要展出一九七二年至一九八五年出土的珍貴文物,反映路環在澳門史前及歷史時期的角色。第三展室由“路氹地域變遷”及“路氹村落變化”兩專題展區組成。
第五展室為“光影回廊”放映室,定期更換播放路氹主題紀錄片,舉辦課程、專題講座或作特展之用。位于二樓第六、七、八展室,主要保留過往海島市政廳會議室之擺設及介紹海島市政廳發展歷程,重現會議室典雅。
第九展室是“路氹建筑特色”、“路氹的發展”展覽室,利用模型展現路氹中西建筑風格,反映過去建筑藝術以至大型基建的發展狀況。(信息來源:中新社澳門 記者黃鴻斌)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