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魁”畫展歌頌牡丹美
“花魁”畫展歌頌牡丹美
“花魁”畫展歌頌牡丹美
時間:2006-05-06 16:02:00 來源:
市場
>“花魁”畫展歌頌牡丹美
 |
牡丹被譽為富貴花,自有其矜貴之風韻,畫家劉昭君聯同十多位學生以牡丹為主題,聯展約九十件畫作與其它藝術作品,合力傳達牡丹美的信息。
該畫展昨日下午在銅鑼灣香港中央圖書館地下二號展覽館揭幕,劉昭君接受記者訪問時說,是次展覽的構思,是用不同方式表達牡丹的美,以繪畫為主,包括工筆、白描、潑彩畫、版畫、扇面,也有用其它藝術形式,例如張儀貞用銀線及半寶石制作手工精美的頸鏈,沈時芬繪制磁畫,又用面粉制成立體的牡丹,范嘉露則用珠片釘成閃鑠的“畫”《吉祥》。
藝術媒介各適其適
劉昭君續說,牡丹給人富貴的感覺,不但花朵美,葉片穿插的姿態也美。為了畫花,她除了積累繪畫的各種技法與修養之外,也要多去賞花,其繪畫心得是要深入生活,把從生活所得的素材消化、再現。
她除了指導學生畫工筆畫之外,現場也展出不少潑彩之作。她表示,創作這類作品之前,先有大略的構思,決定主色調,潑彩之后,看彩墨流動的效果、顏色的章法,再決定如何落筆及繪畫哪種花。由于潑墨的效果較難控制,往往要試很多幅才繪成一幀作品。她鼓勵學生隨心所欲,自由地在紙上表達心思,并嘗試結合中西、工意的技法與材料去創作。例如林鳳翎的《恰如翠幕》,便是先潑彩再用細致的筆法描畫花葉,還用真樹葉印上去。另一幅林梅好的《千嬌破朝霞》則是先把彩墨潑在膠布上,再用畫紙印上去,才落筆繪上粉嫩的牡丹。
洛陽賞花收獲豐富
喜愛畫花的劉昭君常常到處去賞花,剛過去的四月內,就去了洛陽看牡丹。她說,牡丹有很多品種,花期不同,分早生、中生、晚生三種,以往她都是看早生的花,今次因家事遲了去,看到晚生花,包括大片的“豆綠”,這種綠牡丹很矜貴,花蕾只開到半開就不再開了;還有開得很大朵的“姚黃”,以及黑牡丹“墨潤”,是紅到近乎黑色的花,所以她今次洛陽之行收獲豐富。今年六、七月她還會與學生去佛山看荷花。
此外,前輩影星南紅跟劉昭君學畫已十年,現場展出其四幅潑彩作品,她較喜歡這種繪畫手法,感到較自由、較能發揮思考與創意,有時可先潑再畫,有時是先畫再潑,每幅畫的效果都不同。
是次“花魁──牡丹藝術作品展”昨日揭幕,剪彩嘉賓包括: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有慶、中聯辦秘書長趙廣廷、牛君畫會會長陳森、藝術發展局視覺藝術組主席李錦賢、武陵莊美術學會會長姜丕中。
該展覽展期至五月八日,星期六、日的展場開放時間由上午九時半至下午七時半,五月八日的開放時間由上午九時半至下午六時。(信息來源:香港大公報 記者關衛寧)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