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競爭究竟利大弊大?
海外競爭究竟利大弊大?
海外競爭究竟利大弊大?
一、 海外進軍備受關注
隨著國內全民收藏熱的興起,藝術品收藏不僅成為一個新興的時尚,更衍變為一種重要的投資手段。近幾年來,國內藝術品市場呈跳躍式發展,買家隊伍不斷壯大,成交額急劇攀升,行情日漸火爆,天價記錄頻出,市場已頗具規模。據統計,2004年全年拍賣成交額達57億元,升幅近40%,2005年則已突破100億元。種種跡象表明,內地藝術品市場正成為一個高成長性的市場。國內藝術品市場的飛速發展已引起海外的高度關注,面對這個巨大新興市場的誘惑,海外拍賣業和畫廊業急切盼望進軍內地市場,占領地盤,分享果實。
自2004年始,一些海外拍賣企業紛紛到內地巡展。2004年春,德國納高在北京舉辦預展,兩大國際拍賣業巨頭佳士得和蘇富比更是大張旗鼓在北京、上海巡展,擴大自己的品牌與影響。2005年10月30日,佳士得正式向外界宣布:許可北京永樂國際拍賣公司于中國地區使用其標識。消息一出,立即在國內拍賣界引起很大震動,此舉意味著佳士得終于避開國內現行法規的限制,采取借殼永樂的方式,繞道進軍中國市場,一些業內人士驚呼:“狼來了!”2005年底,繼海外知名畫廊香港仁藝術中心,臺灣索卡畫廊進駐北京后,韓國人金昌一斥巨資開辦的3000平米超級畫廊“阿拉里奧北京藝術空間”也搶灘落戶北京,并一口氣簽下了王廣義、方力均、張曉剛、岳敏君、隋建國等7位中國當代藝術明星,如此大手筆、大氣魄令人驚訝,使國內畫廊望塵莫及。當前,無論是一級市場畫廊業和二級市場拍賣業都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一場激烈殘酷的競爭不可避免。
而對海外來勢洶洶強勁進軍國內藝術品市場的勢頭,不少業內人士深表憂慮,認為目前內地藝術品市場處于發展初期,尚十分幼稚,經不起海外的這股強烈沖擊,尤其是像佳士得、蘇富比這樣的國際拍賣業巨頭,若對其開放市場,國內拍賣行將難堪一擊。一些人表示:佳士得這種借殼登陸,“借雞下蛋”的做法,如不加以限制,今后外資拍賣行如果紛紛效仿,勢必對國內拍賣業造成巨大的沖擊。與此同時市場上也出現了另一種聲音與反應:海外進軍不可避免,激烈的競爭將促使內地同行業快速成長,先進的管理、服務與專業化正是內地市場所欠缺的,此時恰是吸收國外先進經驗的大好時機,對國內市場進行封閉保護,限制外資的進入不利于國內整個市場的建設與長遠發展。面對海外的進駐與競爭,人們看法不一,有人激烈抨擊,有人擔憂害怕,當然也不乏支持贊同者。海外進軍內地市場,究竟利大弊大?將會給國內帶來怎樣的影響,這種影響到底有多大?國內同行業是否能夠承受住這種沖擊?未來的內地市場格局變化又會怎樣?許多投資者、業內人士與政府管理部門對這一問題都比較關注。
二、長遠發展利大于弊
(一)在促進國內藝術品市場規范方面,海外進軍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快市場成熟步伐。國內藝術品市場經歷10余年的發展,從無到有,發展到今天,無論從市場的規模,參與的廣泛性、社會的關注度與影響力等方面講,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績,這一點大家有目共睹,值得肯定。確實這些年,社會大眾對文物與藝術品所具有的獨特價值認識大大增強了,再也不會發生像20世紀70年代那樣把商周青銅器當破爛兒賣的現象。一些珍貴文物像《淳化閣帖》、《孔子弟子像》陸續回流被國內博物館重金收購,在文物征集上又多了一個新渠道。但不可否認,由于國內藝術品市場尚屬于一個新興的市場,在許多方面還很不成熟,假貨泛濫,投機成風,監管乏力,誠信危機十分突出,亟待規范與整治。近年來,不少港臺資深人士對內地拍賣市場中的假貨、假拍、假成交直言不諱提出了嚴厲批評。在缺少市場競爭的條件下,國內藝術品市場的規范無疑將進行的相當緩慢,一些丑惡現象與漏洞弊端將繼續滋生,許多行規建設將提不到日程。而海外行業進軍內地,將極大地加快國內藝術品市場全方面規范的速度進程,使尚處于發展初期的內地市場迅速“催熟”。在這一點上,海外進軍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海外知名拍賣企業的管理、經驗、服務以及對高專業、高檔次的追求將被國內吸收引用,拿來借鑒,逐步縮短二者之間的差距,使國內拍賣業在質量上邁上一大臺階,與國際接軌。隨著近兩年國際拍賣業巨頭佳士得、蘇富比到內地的拍賣巡展等推廣活動,人們逐漸領略與了解到海外拍賣業的經營理念、工作模式與拍賣特色,特別是拍品質量的高、精、尖讓國內業內人士與買家體會頗深。海外拍賣行重質量而輕數量的做法,與內地當前只拼數量忽視質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以2005年底香港佳士得秋拍為例,“重要中國瓷器”與“20世紀中國藝術”專場分別僅有142件和137件拍品,卻拍出1.79億和1.83億元的佳績。據雅昌藝術網最新統計,去年佳士得13個專場成交14.4億元,蘇富比11個專場成交12.3億元。反觀國內“龍頭老大”中國嘉德共54個專場,總成交額才17.7億元,從這些數字對比上便不難看出國內尚存在不小的差距,海外拍賣公司重質量輕數量的做法實在值得國內同行業學習效仿。對一級市場畫廊業也是如此,海外知名大畫廊進軍國內,其運作模式、對畫家的簽約代理包裝,舉辦展覽的高學術與高品位,都將使內地畫廊業從中獲益匪淺。目前,國內畫廊多是“大雜燴式”畫店,更充斥大量以經營假貨、行畫為主的冒牌畫廊,只有極少數像世紀翰墨、環碧堂那樣的當代新興畫廊,而外資畫廊的進入將會使內地畫廊業加快更新換代轉型,與國際市場看齊。
(三)國際知名拍賣企業的涌入將加快國內拍賣市場的重組與整合,一些內地行業骨干將強強聯合,來對應海外巨頭的競爭。目前,國內各大拍賣企業大多各自為戰,優勢與品牌都不太突出。外資間接與直接的進入將使他們充滿危機感和緊迫感,大公司之間的強強聯手才是繼續生存、提高競爭力的惟一辦法。通過資源的優化整合,未來幾年,國內拍賣業將出現行業巨頭,與佳士得、蘇富比較量比拼。目前,國內拍賣業進展緩慢,此方面的新聞少之又少。今后隨著海外企業的大舉進軍,內地藝術品市場必將加快重組、優化、整合的進程,不如此就難同海外大企業抗衡。
(四)隨著海外從業者的加入,國內藝術品市場的投資理念與經營觀念將會發生根本改變,理性投資將得到灌輸,惡性炒作與盲目跟風將由于外資企業的進入沒有市場而逐漸消失。國內藝術品市場由于歷史短暫,發展過快,新公司、新人較多等諸多原因,理性投資尚沒有占據主流,投機之風還較為嚴重。隨著海外行業的不斷涌入,理性投資將占上風得到市場認同,惡性投機將被拋棄。比較一下,佳士得的近現代書畫便會發現,其審查的嚴格比國內強了不知多少倍,許多近現代大家的作品都比較可靠,2005年秋拍其佳作紛呈,其中8件徐悲鴻書畫更是近年難得一見的真跡。而國內近現代書畫則假貨比較泛濫,更有少數公司明目張膽地販假。去年是徐悲鴻誕辰110周年,國內很多公司推出了大批徐悲鴻的書畫上拍,但相當比例都是偽作,一家公司甚至將一件明顯克隆自徐悲鴻紀念館藏品的《牽牛圖》拿出以近百萬元高價拍賣,這種對買家極不負責之舉當前在國內尚比較普遍。在今后海外企業加入后,國內的投機現象將因失去市場無人理睬而大大減少。投資理念與經營觀念的徹底改變將是海外競爭帶給國內藝術品市場的最大收獲。
(五)海外企業登陸內地后,投資者與藏家無疑將是最大受益者。他們不僅可以大開眼界,大飽眼福,目睹更多的名品珍跡,還可買到貨真價實的藝術品。海外大公司、大畫廊“誠信第一,買家至上”的理念,使買家的權益得到最大保護,市場欺詐將不再發生在他們身上,從此不再提心吊膽買假上當。特別是對以缺乏藝術品經驗的新投資者居多的內地藝術品市場來講,就顯得越加重要。近些年來,國內買家受騙買假的例子舉不勝舉,許多新進場、對藝術品毫無認知的投資者屢屢成為造假販假的犧牲品,海外企業的加入對這些新人無疑是一大福音。
當然,海外進駐內地也利弊參半。首先,從短期看一些大拍賣公司與畫廊的加入勢必對藝術品市場造成不小的沖擊,以他們的超級實力,將擠占內地藝術品市場不小的份額,一些缺乏特色,沒有競爭力的中小公司將被擠垮。其二,部分客戶將被搶走,不少重量級拍品被吸引到那里上拍,在客戶資源與拍品征集上競爭將更加激烈。其三,在行業管理上將會面臨嶄新的課題,像永樂這樣的新拍賣企業,在國內注冊卻使用佳士得(CHRISTIE’S)的標識,到底該如何管理,對行業管理部門都是棘手的事情。此外,在海外企業陸續登陸內地后,必將還會出現許多現今無法預料的新問題、新矛盾。
但是無論怎樣,從長遠看海外企業、畫廊的涌入是大勢所趨,是國內藝術品市場無法回避的現實,激烈的市場競爭,新鮮血液的加入,先進模式理念的引進,將會給內地藝術品市場帶來一場巨大的“革命”。內地市場經歷這樣的挑戰與沖擊,將會重新煥發活力與生機,孕育出更好的未來,這一點不僅毫無疑問,也完全可以預期,更是每個市場人士的共同期望。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