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郵拍賣新高與郵市低迷啟示
珍郵拍賣新高與郵市低迷啟示
珍郵拍賣新高與郵市低迷啟示
亂世出奇珍 拍場創新高
2005年9月17日,四川志誠拍賣公司在成都家園國際酒店舉辦了中國孤品系列郵品展示暨拍賣會。共推出郵品248項,分清代、民國、解放區、新中國、其他共5部分。首拍郵品為《毛主席為日本工人題詞》(俗稱“黑題詞”)新、舊票各1枚,底價20萬元,經過三次叫價,以23萬元成交(圖1)。下午5時,拍賣師宣布拍賣《全國山河一片紅》四方連(全世界僅有3件)(圖2)。短短3分鐘,就從起拍價46萬元飆升到了95萬元!先后經過12輪角逐最終8號成都昆侖集團以110萬元贏得這枚郵票,比1997年中國嘉德春季拍賣會上成交的那件“一片紅”郵票四方連(帶右邊紙)高出35.2萬元。
亂世出奇珍,特殊的年代造就了不平凡的郵品。“黑題詞”“一片紅”發行于“文革”,而“稿”字四方連郵票誕生在解放戰爭時期。這枚很獨特的郵票,已知流傳下來的極少,而以四方連保存下來的更為罕見,可謂中國解放區郵票中的珍品。“稿”字郵票至今存世約10枚左右。已知除由沈曾華收藏的這個四方連外,香港關卓然有1枚;楊乃強編的區票目錄中列出過1枚;安徽滁縣地委黨史辦、中國郵票博物館、田辛(現由畢辛之保存)各1枚;據《郵票世界》雜志第60期稱,香港葉慎之、莊國泰分別保存有1枚。2005年11月7日,在中國嘉德秋拍“沈曾華收藏郵品”專場中,“稿”字郵票四方連以220萬元成交(圖3),創下中國解放區郵票單項拍賣的世界紀錄。據介紹買主是江蘇一位著名畫家的后代。
這兩場拍賣新紀錄的誕生也引起了集郵界的反思。近兩年來,曾經受冷落的區票有升溫的跡象。2004年,一枚1941年山東清河戰時郵政總局五星圖郵票深棕色5分,以57.2萬元成交(圖4);2005年春,一枚1935年中華蘇維埃郵政紅軍戰士圖郵票半分,以42.9萬元成交(圖5)。這些事實充分說明,好郵票永遠不會貶值。
郵市持續低迷造成的后果
分析人士指出,從20世紀末以來,郵票發行的商業化已成為國際潮流,目前仍有進一步發展的趨勢。郵票發行商業化是商品經濟的必然產物,在此大背景下,中國郵政也從起初僅靠增加郵票發行量及品種滿足集郵者需求,到采取多種方式發行專供集郵者收藏的“集郵”郵票。進入21世紀,這種商業化趨勢日盛。
新郵發行采取減少發行量、增加特供的“從量變到質變”的辦法究竟效果如何呢?先看全國集郵收入統計數字:2001年為87億元;2002年下降到73億元;2003年約53.8億元,比上一年下降24%。這是中國郵政進入新世紀以來連續3年集郵收入大幅下降。2003年全年集郵郵票銷售18.3億枚,集郵品銷售0.4億冊,分別比上年下降24.9%和10.7%。專家分析,集郵收入近幾年的持續下降與郵票發行量的大幅遞減有直接關系。2003年紀特郵票多數為900多萬套的發行量,與1999年相比下降了2/3以上,集郵收入則較1999年下降近四成。2005年我國郵政虧損3.98億元,集郵收入繼續下降。
從20世紀90年代后期至今,中國郵票市場持續低迷,不僅大多數新發行郵票一面世就在市場打折銷售,就連數年前曾被市場高價追逐的郵品也難逃低于面值銷售的厄運。例如,1997年以120元發行的《香港回歸祖國》金箔張郵折的郵市售價一路走低,最低時為13.5元,2003年30元仍乏人問津,2006年2月僅回升到35元;編年票中的高面值票市價最低時打折打到4折、甚至3折(圖6)。盡管國家郵政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仍積重難返。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