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時國際首拍落下帷幕 2.15億成交清新可喜
匡時國際首拍落下帷幕 2.15億成交清新可喜
匡時國際首拍落下帷幕 2.15億成交清新可喜
匡時2006春季拍賣會于4月22日落下帷幕。經過3天7個專場的競拍,產生了2.15億的總成交額及67.5%的總成交率,匡時的首次亮相清新可喜,成績不俗。三天的拍賣,可謂漸入佳境,成績越來越好。
第一天進行的中國書畫成扇專場成交前兩位的,也是拍前呼聲最高的兩件拍品:齊白石的大尺寸成扇《紅梅蜜蜂》和《蝴蝶蘭》。它們以無與倫比的大氣奪得人心,最終以46.2萬元和44萬元的價格成交。近來成扇市場較為平淡,但匡時在策劃時仍然堅持將其獨立成為專場,初衷不僅在于為不同類型的買家提供專項服務,更希望可以啟發初入市的買家通過小件拍品找到收藏的感覺。此舉效果不錯,本專場最終成交632萬元、成交率69%。
隨后舉行的中國古代書畫專場共成交2872萬元,成交率61%。清代皇家收藏的弘旿所作山水長卷《素瀨松吟》毫無懸念地成交,以649萬元的價格雄踞所有拍品之首,足見宮廷繪畫藝術的魅力之大。石濤、藍瑛明末清初二十位名家的《明清諸家書畫扇冊》,因集中反應了所處時代的文化風貌,在數位買家輪番競價之后最終在308萬的價格被國內一家博物館收入館藏。而清代“四王”王原祁的《晴峰疊翠》,格調古雅、筆墨厚實,同時又流傳有緒,從140萬元起拍直至275萬元落槌。
第二天進行的中國近現代書畫的拍賣,兩個部分共成交7262.8萬元,成交率75%。價格最高的仍然是齊白石、張大千、傅抱石、李可染、潘天壽等大名家的作品。張大千的代表作《松下高士》以308萬元的價格拔得頭籌,傅抱石的《聽瀑圖》以286萬元的價格緊隨其后。而傅氏另一件佳作《竹林七賢》以0.7平方尺拍到了120萬元,突破了中國畫長期以來以尺論價的傳統觀念。李可染的精品《江山攬勝圖》以209萬元的價格拍出。新中國美術作品繼續受到追捧,謝之光《毛主席和我們在一起》從2萬元一直拍到12.1萬元;魏紫熙的《溫課》拍到了46.2萬元,而楊之光《諾爾曼·白求恩》以49.5萬元的價格成交,創下了楊之光作品價格的新高。
第三天的拍賣可謂高潮迭出。首先進行的中國油畫專場座無虛席,競拍熱烈,創下了2960萬元的成交額和97%的成交率。其中陳逸飛晚期作品《水鄉回望》在場外電話競投和場內買家之間進行較量,最終以220萬元的價格成交,在陳氏這類題材作品中取得較好成績;羅中立的《過河》和陳丹青的《女人體》、劉小東的《女孩與仙鶴》均以176萬元的價格成交;曾梵志的《北戴河》以165萬元的價格被一位法國藏家競得。
隨后進行的中國古代文房珍品和中國古代瓷玉工藝品專場更是倍受矚目。因拍品質量上乘,在預展時即引來許多人士前來觀看,展廳不得不延時開放。拍賣現場時更是場面火爆,因人數過多,會場無法安排更多座位,許多人不得不站著參拍。
中國古代文房專場成交992萬元,成交率45%。其中倍受矚目的“清乾隆白玉雕蘇武牧羊”以451萬元的價格創下了國內古玉拍賣的最高價格。盡管如此,相對于《石渠寶笈》著錄的宮廷書畫和官窯瓷器,宮廷御制玉器的價格仍然與國外同類拍品有一定的差距,市場仍需要耐心培育。
中國古代瓷玉工藝品專場5862萬元的成交額創下國內拍賣以來最高的單場紀錄。臺灣收藏家、作家郭良蕙女士收藏的“清雍正翠綠釉瓜棱罐”因系出名門且舉世無雙,比高出估價一倍的418萬元的價格成交,“明永樂青花纏枝蓮紋菱口大盤”拍到385萬元;反映清雍正時期御窯最高燒制技術的“清雍正青花釉里紅三多果紋膽瓶”色彩清秀妍麗,器型嬌俏可愛,數輪競爭之后以308萬元的落槌。除此之外,雜項工藝品也成交不錯,“元銅流鎏金觀音菩薩”以高出起拍價3倍 的19.8萬元成交;“明 銅鎏金護法孔雀”拍到了77萬元。
綜觀本次拍賣,可總結出如下幾點:
一、書畫價格較之去年明顯回落,市場進入價格調整期。本次匡時的書畫拍賣在拍品質量得到業界認可,業內人士、買家悉數到齊的情況下仍顯平淡,反映了一個市場的真實狀況。與之相比,油畫市場價格不斷上漲,仍有空間。這種市場熱點的轉換,從今春的香港蘇富比到匡時皆一目了然。
二、無論中國古代、近現代書畫還是瓷玉工藝品,越精、價格越高的拍品越好賣。本次拍賣總估價2億元,在成交率交并不很高的情況下,總成交額達到2.15億,是因為大價位的拍品能把總價拉上去。買家“掐尖兒”競拍,在可能的情況下買就買最好的,說明藝術品市場越來越專業,買家越來越成熟冷靜。
三、藝術市場需要大批新生力量進入,而對于處于觀望狀態的新買家來說,拍賣公司的規范操作是最為重要的前提。以匡時書畫專場為例,以書面形式預先出好價格委托競投的買家大部分以低于自己出價的價格買到了拍品。相信在逐漸擠掉泡沫之后,拍賣現場雖然不再像以往那么熱鬧,但市場會朝著理性與健康的方向發展。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