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品“風頭強勁”海外拍賣可見端倪
中國藝術品“風頭強勁”海外拍賣可見端倪
中國藝術品“風頭強勁”海外拍賣可見端倪
從紐約到香港,近期中國藝術品在海外可謂是風頭強勁。一個個嶄新的紀錄相繼產生:常玉的《花中君子》以2812萬港元,創下中國油畫拍賣的世界紀錄;清乾隆御制金桃皮銷“天字十七號”“寶騰”腰刀以4604萬港元,創造中國御制工藝品的拍賣紀錄;清乾隆御制鑲珠黃緞十二章紋龍袍以1468萬港元成交,打破清織繡世界拍賣紀錄。但與這些紀錄相比,要洞察藝術品市場的投資動向,關注買家的分布比這些紀錄更加重要。
內地買家無疑是此次中國藝術品拍賣中最為耀眼的群體,除了前面提到的乾隆腰刀之外,在此次香港蘇富比的拍賣會上,1468萬港元成交的清乾隆·御制緙絲黑地海水云龍紋儀仗用甲冑、594.4萬港元成交的清乾隆·醬地褐彩《山水庭廓》圖筆筒和572萬港元成交的清乾隆·剔紅乾隆御制詩筆筒的買家,也都來自中國內地。這無疑顯示出目前中國內地藏家的實力依然強勁,并沒有市場所擔憂的資金“缺血”。同時,從熱點來看,實力買家的偏好也主要集中在古董工藝品和文房用品上。
在此次紐約亞洲周上,蘇富比和佳士得拍賣行都推出了元代的青花瓷器,其中蘇富比拍賣行推出的元青花纏枝牡丹紋大罐以472萬美元,約合3776萬元人民幣成交;佳士得拍賣行推出的元青花纏枝牡丹紋葫蘆形瓶203.2萬美元,約合1627.6萬元人民幣成交,而競買到這兩件天價瓷器的都是亞洲藏家,而在此之前買到元青花鬼谷下山罐的則是華爾街的投資商。
在書畫市場上的投資者也出現了一定的分化。林風眠繪于1965年的《荷塘》是少量僅存于世的林風眠的油畫之一,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由一位印尼買家以740萬港元奪得,并刷新了畫家個人的拍賣紀錄。在紐約蘇富比拍賣行上,張曉剛的油畫《血緣系列:同志120號》被不愿透露姓名的新加坡買家以97.92萬美元,近800萬元人民幣拍得,創造了他的作品的拍賣紀錄,東南亞買家對于中國書畫以及當代藝術的投資興趣由此可見一斑。
除了來自亞洲的買家之外,歐美買家在此輪海外中國藝術品拍賣中,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紐約佳士得拍賣行推出的J&J“小有洞天”鼻煙壺珍藏(第三部分)的專場拍賣中,成交前列的拍品基本上都是由來自美國的私人藏家競得。像艾斯肯納茲(Eskenazi)等海外著名收藏家依然出現在中國藝術品成交榜單上。在紐約的中國當代藝術品拍賣中,三分之二來自歐美的國際買家。
分析買家的組成,對于藝術品市場的走向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可以預見市場的熱點。像吳冠中作品在去年的拍賣市場上火爆了一把,而在很早的時候,東南亞買家就對其情有獨鐘。而在這次拍賣會上,東南亞買家的興趣已經到了林風眠作品以及中國當代藝術品上。同時,隨著內地買家到海外“淘金”日趨頻繁,其往往會通過內外結合的方式進行投資,像此次內地買家在香港高價買下筆筒,也是近期文房用品市場火爆的一個縮影。藝術品投資不僅要看到現在的熱點,更要預見未來的投資方向,而這不僅要靠關注成交記錄,更要關注買家的分布。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